上册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归坐晓寒

马伯庸Ctrl+D 收藏本站

韦庄内村,祠堂小室。彼得和尚这一声“父亲”喊得无烟无火、淡泊之至,也不知是佛性澄净,还是心中存了愤懑。倒是把罗中夏吓了一跳,他只知道彼得和尚在韦家身份不凡,却没料到这家伙居然是族长的儿子。

韦定邦的大儿子韦情刚已经去世,岂不是说彼得和尚在韦家,相当于是太子之位?可他为何执意遁入空门,又为何与韦家这些老人的关系都这么疏离呢?一瞬间有无数念头涌入罗中夏的脑海。

“这些年来,委屈你了。”

轮椅上韦定邦脸上的表情被蚯蚓般的深色疤痕掩盖,看不出喜怒,只能从声音分辨出几丝苍凉的叹息。彼得和尚淡淡一笑,不再多说什么,他身处密室仍旧执佛家礼,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韦定邦见他不愿叙旧,也没强逼,又恢复了威严的族长模样,看了一眼罗中夏。

彼得和尚把前因后果详细一说,这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韦定邦听罢,闭上眼睛道:“这么说,杀人炼笔,是诸葛家的人所为?”

彼得和尚开口道:“关于这一点,我倒是另有看法。”

“哦?”

“若有诸葛家插手,以老李的手眼通天,不需要特意跑来法源寺偷偷摸摸干。我看那诸葛长卿杀人取笔的举动有些古怪,搞不好他是背着诸葛家在搞事,背后策动者另有其人。”

“嗯。”韦定邦对彼得和尚的猜测不置可否,他调整了一下轮椅方向,声音提高了一度,“放出你的笔灵来。”

在这位气场强大的族长面前,罗中夏觉得自己没什么选择。他运了运气,放开念头,两股灵气破胸而出,悬浮在半空之中。一支笔顶生出青莲轮廓,一支隐隐有龙吟之响。在这斗室之内,两笔交相辉映,熠熠生光。

韦定邦盯着这两支笔灵,喃喃道:“点睛、五色、凌云、麟角、画眉、咏絮,以往几十年都不会出一支,现在却如此频繁,难道真应了那句‘青莲现世,万笔应和’的谶言?”老人的指头在椅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钝钝的声音。

过了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这么说,青莲遗笔是韦势然找到的?”

“不错,此人老谋深算,他这一次重新出现,必然是有所图谋。”彼得和尚郑重道。

提到这个名字,两个人的表情都为之一凛,都想起多年前的那一场轩然大波。彼得和尚只是听说,尚且心有余悸;韦定邦亲身经历,自然更加刻骨铭心。

韦定邦又道:“青莲不必说,咏絮笔也是罕有之物。想不到韦家经营这么多年,还不及势然一人之力。”他神情有些黯然,又抬头道:“那个韦小榕,是何等人物?”

彼得和尚摇摇头:“我没有见过,还是听罗施主自己说吧。”

罗中夏对小榕的了解,其实也极有限,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讲述一遍。韦定邦听完,又问道:“这个小姑娘,有什么与寻常女子不同之处?”

罗中夏不太明白韦定邦为什么一直追问小榕的事。他搜肠刮肚想了半天,除了不爱搭理人之外,小榕也没别的奇异之处了。非说有的话,每次他靠近她时,总觉得有种冷清萧索之感,少了些温热之感,可这说出去略显猥琐……韦定邦见他说不出什么,便又抬头看去,把那两支笔都打量了一番,啧啧称奇:“罗先生你身兼青莲、点睛二笔,际遇之奇,世所罕见。老夫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到。”

罗中夏苦笑道:“可这种奇遇我一点也不想要,更没那个水平去驾驭它们。你们笔冢吏的争斗太吓人。这支点睛笔的上一任主人,就在我眼前被杀,我可不想重蹈覆辙。我只想尽快退笔,回到正常生活。”

彼得和尚接口道:“韦小榕给罗施主留下一首诗,暗示其中有退笔的法门:不如铲却退笔冢,酒花春满荼綍青。手辞万众洒然去,青莲拥蜕秋蝉轻。我已经查过了,前两句来自明代王叔承的《侠香亭是要离专诸梁鸿葬处为周公瑕赋》,后两句则来自《东海游仙歌简王学士元驭王中丞元美》——究竟这四句诗如何退笔,始终晦涩难以索解,特来请教父亲。”

韦定邦沉思片刻,似笑非笑:“若说退笔冢的话,绍兴永欣寺和永州绿天庵各有一处。不过那只是前人遗迹,和退笔没什么关系。老夫可从未听过有笔冢吏能活着退掉笔灵的事。”

罗中夏听到他这里也没有答案,一阵失望,正要告辞离去。韦定邦又开口道:“其实对你来说,退与不退,区别不大,注定要成为笔冢吏们觊觎的焦点。”

罗中夏大吃一惊:“这,这是从何说起?他们不是只要笔吗?”就连彼得和尚都面露疑惑,转脸去看韦定邦。

韦定邦拍拍扶手,语气里多出一丝诡异的敬畏:“你可知道笔冢吏为何一人只能拥有一支笔灵?”彼得和尚在旁边回答:“才情互斥,性灵专一。”

“不错。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之人,无不是把自己的性格、学识与天赋熔炼一体,形成自己独有的鲜明风格。李太白的谪仙飘逸是一种,杜工部的沉郁顿挫是另外一种;怀素的书法以狂放不羁见长,柳公权却讲究法度严谨。这些天纵英才探索出了自己的独色,并燃烧到了极致,千古独此一家,岂能容你别有分心?所以自古笔冢吏一人只能拥有一支笔灵,绝无例外。”

罗中夏点点头,这个铁律他听很多人说过。正因为如此,他一人双笔的遭遇,才会引起诸多笔冢吏的惊叹。韦定邦颤巍巍地抬起手腕,指向罗中夏:“可是你的体质,却和寻常笔冢吏不同——你不是笔冢吏,而是渡笔人。”

罗中夏从来没听过这名字,他隐隐觉得不安,赶忙转头去看彼得,彼得也是一脸茫然,恐怕也是头一回听说。

韦定邦道:“不怪你们不知。整个韦家,恐怕都没几个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也是偶尔翻阅一本前人笔记,里面曾语焉不详地提过渡笔之事。老夫原来也不大明白,不过看到你的遭遇,忽然之间豁然开朗了。”

“什么意思?”

“什么是渡?是摆渡之渡,亦是让渡之渡。要知道,才情虽不可兼备,却可以诸家同时传颂。比如有那爱画之人,既可以颂扬阎立本的妙笔,也可以赞叹张僧繇的点睛,经他品题传播,让两者皆是声名远播,叫九州之人一起领略丹青神妙。这传颂之才到了极致,即是渡笔人。”说到这里,韦定邦一点他的胸口,“渡笔人本身不具才情,无法与笔灵神会,但他们的心胸天生虚怀收纳、包容百家,所以可同时承载数支笔灵,彼此之间不会互斥。”

说到这里,韦定邦大为感慨:“韦家、诸葛家千年传承,也不曾有过一个渡笔人,我原来以为这只是个荒诞不经的传说罢了,没想到今日竟然见到真身。古人诚不我欺。”

罗中夏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脸色有些苍白。难怪青莲遗笔和点睛笔这么痛快地冲入自己身体,原来是把自己当成人肉笔筒了。

他见过诸葛长卿和秦宜收笔的过程,需要用到笔海、笔架、笔筒之类的道具,过程十分繁复,而且稍有不慎就被笔灵跑了。若有这么一个随意收储笔灵的渡笔人在,对笔冢吏来说可就是太方便了。难怪韦定邦会说,退不退笔,他都会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

罗中夏正自惊疑不定,彼得和尚忽然开口道:“既然渡笔人有收储笔灵之妙,那岂不是说,退笔也是有可能的喽?”

他一句话提醒,让罗中夏眼睛一亮。对呀,渡笔人既然能储笔,就必然能退笔,否则只进不出,这人肉笔筒便毫无价值了。韦定邦却冷冷一笑:“渡笔人能不能退笔,古籍中的记载语焉不详,没人知道。不过你们得考虑另外一种可能。”

罗中夏听到这话,悚然一惊。他毕竟不傻,只是略做思忖,便猜出了韦定邦的意思。

一个笔冢吏只能装一支笔,渡笔人却可以同时装数支笔灵。而且从实战来看,这些笔灵的功能可以同时发挥,自如切换,这若是推演下去,可实在太可怕了。

想想看,若是有心人刻意把各种笔灵送入他体内,装五支,装十支,甚至装百支……就算渡笔人天生无法与笔灵神会,只能寄身,可架不住数量多啊,很快便能培养出一个同时发挥出几十支笔灵功效的笔冢吏,其威能惊世骇俗,堪称笔冢世界核武器级别的怪物。

这是任何笔冢吏都不愿见到的局面,势必要把渡笔人除之而后快。这与人性无关,实在是天生相克。

想到此节,罗中夏顿时口舌干燥,没想到今天是自投罗网来了。他下意识想转身拔腿跑开,可一低头却发现,双腿被不知哪儿来的茅草给缠住了。这屋子里明明是木制地板,上头还打了蜡,光溜溜的,什么时候长满了这许多茅草?而且这一簇簇茅草丰茂厚实,叶宽梗韧,似乎已经长了几年,比绳索还结实,罗中夏用力动了动腿,竟是纹丝不能挪。

他哪里还不明白,这是韦定邦发难了,下意识要驱动青莲遗笔对抗。可就在选择诗句的一瞬间,一股苍凉凄苦之感如秋风吹入心扉,顿生忧伤郁闷,一时间根本提不起吟诗的兴头。那茅草趁机又蹿高了数尺,眼看要把罗中夏裹成一个草人。

罗中夏万念俱灰,心道罢了罢了,竟然闭上眼睛束手待毙。

彼得和尚在一旁见势不妙,冲韦定邦大叫道:“父亲,你这是做什么?”韦定邦坐在轮椅上,沉着脸道:“你这么聪明,该知道渡笔人对笔冢吏来说意味着什么。”

彼得和尚怒道:“罗中夏是咱们韦家的客人,岂能言而无信,见利忘义!”他平时总是那一副温文优雅的面孔,这一刻却化为金刚怒目。

韦定邦面对儿子质问,却丝毫不为所动,继续驱动茅草去缠罗中夏。彼得和尚一个箭步要冲到罗中夏身边,双手合十,要去挡住韦定邦的攻势。韦定邦知道这孩子专心守御之术,虽无笔灵在身,但若摆出十成守御的架势,寻常笔冢吏也奈何不了。

这个儿子性格倔强迂腐,用言语是说不通的。韦定邦微微叹息了一声,分出一道茅草去缠彼得。彼得双目厉芒一闪,扯开胸口佛珠,大喝一声:“散!”那一粒粒佛珠竟然把茅草丛撞开一道缝隙。可这时韦定邦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了过来:

“情东,纵然你有心救他,可面对一族之长的笔灵,也未免太托大了。”

话音刚落,一阵秋风平地吹过来,屋中顿生萧瑟之意。黄叶旋起,茅草飘摇,无数的碎叶竟在风中构成了一支长笔的轮廓。那笔杆枯瘦,顶端似还隐然有个斗笠形状。

彼得和尚眉头紧皱,双手却丝毫不肯放松守势。他对韦定邦的笔灵再熟悉不过了,这支笔赫然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秋风笔。

杜甫以苦吟著称,诗中悲天悯人,感时伤事,饱含家国之痛,加上他自己际遇凄苦,曾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叹,其笔灵遂得名“秋风”。至于那瘦笔之上的斗笠,其实还和青莲笔颇有关系。当年李白曾经在饭颗山偶遇杜甫,戏赠一首调侃他的造型:“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杜甫一生十分敬仰李白,因此笔灵也把李白的形容保留了下来。

那如臂使指的茅草,自然就是杜甫所吟“三重茅”的具象。其实秋风笔的威力,远不止此,它攻伐手段不多,强在守御控场,必要时可以化出方圆数丈“沉郁顿挫”的领域,能令对手深陷其中,动弹不得。这四个字,乃是杜甫自我评价,历来为方家所推许,乃是杜诗之精髓所在,其形成的结界威力,自然不容小觑。

可惜自从那次大战伤了元气,韦定邦只能发挥出秋风笔威力十之二三,但对付罗中夏却是绰绰有余。

彼得和尚深知此节,因此拼命僵持,只要挨过一段时日,韦定邦残病之躯必然后力不济,便有可乘之隙了。韦定邦也看出自己儿子的打算,他冷哼一声,抬起一个手指道:“兵!”

彼得和尚听到这一个字,惊而抬首:“您怎么连这个都恢……”话未说完,整个人已经被一团碎叶罩住,里面车辚辚,马萧萧,有金属相击的铿锵之声,与哭声汇成一场杂音合唱。

杜甫秋风笔展开的“沉郁顿挫”结界,分作数型。这一型取的是《兵车行》意境,有车、马、兵刃、哭别等诸多声响混杂一处,此起彼伏,百音缭绕,最能削人斗志。彼得和尚没料到,一下子被困在其中。韦定邦抬起头来,望着秋风笔喃喃道“居然还有力量使出这一型来”。

彼得知道秋风笔只能困敌,不能伤人,但若想闯出去也绝非易事。他心念电转,朝着旁边被困在茅草里的罗中夏喝道:“快!沙丘城下!”

杜甫一生最敬仰李白,所以理论上青莲笔是可以克制秋风笔的。李白写过几首诗给杜甫,彼得和尚让罗中夏念的是其中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也是描写两人友情最真挚的一首。青莲遗笔若是将此诗用出,当能中和秋风笔的《兵车行》结界影响,彼得和尚就能得以喘息。

可是罗中夏那边,却是置若罔闻,一点动静也没有,任凭茅草蔓延上来。彼得心中一沉,这家伙本来就如同惊弓之鸟,斗志不强,一心想退笔避祸,如今突遭袭击,恐怕韦家人的信用在他心目中已轰然破产,再无半点战斗的欲望。

他犹不甘心,还想再努力一下。那秋风笔已是秋风劲吹,结界大盛,一股无比巨大的压力压在彼得和尚身上,有如山岳之重。彼得实在支撑不住,终于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很快有无数茅草如长蛇攀缠,把他裹了个严严实实。

韦定邦看到大局已定,这才收起秋风笔,面容比刚才更加苍白,忍不住咳出一口血来。他的健康状况十分糟糕,刚才勉强用出《兵车行》,已突破了极限。韦定邦看了眼被茅草紧紧捆缚住的两个草人,颤抖着抬起右手,想去摸摸彼得和尚的脸,可很快又垂下去了。刚才的一战耗去太多精力,他已是力不从心。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秋风啊秋风,不知我还能看你多少时日……”

这是杜甫的绝笔诗,此时韦定邦喃喃吟出来,那秋风笔在半空瑟瑟鸣叫,似有悲意传来。韦定邦勉强打起精神,抓起旁边一部电话,简短地说了四个字:“定国,开会。”

当天晚上,韦家的几位长老和诸房的房长都来到了内庄的祠堂内,黑压压坐了十几个人,个个年纪都在六十岁上下。祠堂里还有几把紫檀椅子是空的,前一阵子因为秦宜的事情,族里派出许多人去追捕,来不及赶回来。

韦定邦坐在上首的位置,韦定国站在他身旁。电灯被刻意关掉,只保留了几支特制的红袍蜡烛,把屋子照得昏黄一片。

听闻渡笔人和青莲遗笔此时就在韦庄,长老和房长们的反应如同把水倒入硫酸般沸腾,议论纷纷。也不怪他们如此反应,青莲现世这事实在太大,牵涉到韦家安身立命之本,是这几百年来几十代祖先孜孜以求的目标。

更何况还有一管点睛笔在。

青莲、点睛,管城七侯已得其二;如果凑齐管城七侯,就有希望重开笔冢,再兴炼笔之道。长老、房长们从小就听长辈把这事当成一个传说来讲述,如今却跃然跳入现实,个个都激动不已,面泛红光。唯有韦定国面色如常,背着手站在他哥哥身旁默不作声。

“关于这件事,不知诸位有什么看法?”韦定邦问道。

“这还用说,既然青莲笔和点睛笔已经被咱们的人控制,就赶紧弄回来,免得夜长梦多!”一个房长站起来大声说道。他的意见简洁明快,引得好几个人连连点头。

 这时另一个人反问道:“你弄回来又如何?难道杀掉那个笔冢吏取出笔来?”那个房长一下子被问住,憋了半天才回答道:“呃……呃……当然不,韦家祖训,岂能为了笔灵而杀生?”那人又问道:“既不能杀生,你抓来又有何用?”房长道:“只要我们好言相劝,动之以情,他自然会帮我们。”“他若不帮呢?”“不帮?到时候不由得他不帮。”“你这还不是威胁?”

另外一位长老看两人快吵起来,插了个嘴道:“你们搞清楚,那可是传说中的渡笔人,就算青莲笔能放,他也不能放,万一被诸葛家抓去,只怕就无人能制了。”

头一位长老斜眼道:“既然渡笔人就在韦庄,为何咱们韦家不去改造一下,先发制人去干他诸葛家?”另一长老道:“你打算怎么说服渡笔人真心为咱们所用?”“嘿,这不是又回到刚才那个话题了!渡笔人该怎么处置好?杀不得,劝不得!”

又一人起身道:“青莲遗笔关系到我韦家千年存续,兹事体大,不可拘泥于祖制,从长计议才是。”他对面的人冷冷道:“如今是法治社会,你还搞那老一套?警察怎么办?你还想和国家机器对着干?再说就算警察不抓,你为了两支笔,让手里多一条人命,于心何安?”

这位身怀青莲遗笔的渡笔人到底该如何处置,韦家的长老们吵吵嚷嚷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个结论。韦定邦疲惫地合上眼睛,也不出言阻止。忽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我来说两句吧。”众人纷纷看去,发现竟是一直保持沉默的韦定国。韦定国操持韦庄村务十多年,把整个村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威望卓著,所以他这无笔之人,地位并不比身上带着笔灵的长老、房长们低。他一开口,大家都不说话了。

韦定国看了一眼自己哥哥,韦定邦点了点头,于是他走上一步,用平时开会的语气说道:“经验告诉我们,走中间路线是不行的。想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彻底,不留一丝余地,犹犹豫豫、摇摆不定,都不是应有的态度,会有损于我们的事业。”

说到这里,他“咣”的一声把手里端着的搪瓷缸子蹾在桌子上,吓了众人一跳。

“我在这里有两个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韦定国环顾一下四周,看大家都聚精会神,轻咳了一声,徐徐道:“第一,既然青莲笔是开启笔冢的关键,那我们韦家就该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以夺笔为第一要务。至于那个渡笔人,既不能为我所用,早晚是个麻烦。我的意见是,直接杀人取笔,不留隐患。”

他这番发言苛烈之至,就连持最激进态度的长老都瞠目结舌,面面相觑。韦定邦道:“定国,你的意见虽好,可现在不比从前,擅自杀人可是要受法律制裁的,韦庄可不能惹上什么刑事麻烦,这点你比我清楚。”

韦定国慢慢把搪瓷缸子拿起来,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才笑道:“既然族长您有这层顾虑,我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他背起手来,开始绕着桌子踱步。他忽然伸手拍了拍其中一位房长的肩膀,问道:“青莲笔对我们家族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房长没料到他忽然发问,一下子竟不知如何回答。韦定国也没追问,自顾说道:“或者我换个方式问,没有了青莲,我们韦庄的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变?”

“不,不会改变什么。”韦定国自问自答,“夺取青莲笔,就能开启笔冢,而笔冢中有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就算能炼笔吧,又能怎么样呢?能帮咱们村子增长GDP吗?说到底,咱们也不过是为了完成祖先的嘱托罢了,这么一代代传下来,都习惯了,习惯到不去思考它的意义在哪里。韦庄从建立起时就没有青莲,一样延续到了今天,是不是?”

韦定国见长老们都沉默下来,笑了笑,抛出第二个建议:“索性忘掉青莲笔、点睛笔和管城七侯,忘掉笔冢,就像一个普通的村子一样生活。现在我正在和一个公司谈韦庄的开发,以我们这里深厚的人文气息和古镇风貌,绝对可以做得很大,全村人也都能受益。其他的事,不要去理。”

这一番发言,比刚才更让人震惊,把在座者连人带思想都完全冻结。笔灵本是韦庄安身立命之本,如今竟然被完全否定,实属大逆不道,可韦定国说的话却又让人觉得无可辩驳。

“要么尽全力去把青莲笔追回来,不惜赌上整个韦家的命运;要么干脆放弃,从此不理笔灵,安心生活。无论怎么选择,千万不要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族长你的决定是什么?”

韦定国说完,刚好围着桌子转了一圈,回到原位。祠堂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注视着韦定邦,虽然他们现在分成两派,但哪一派都没有韦定国的提议那么激进,只好默默地把球踢给族长。

韦定邦却是一脸平静,好似对他弟弟的这番言论早已了然于胸,他平抬手掌,两侧的红烛猝然熄灭,在短暂的黑暗之后,祠堂里的日光灯大亮。所有人猝不及防,一下子暴露在光亮之下,还没来得及调整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真实表情,显得有些狼狈、扭曲。

韦定邦扫视一圈,口气虚弱而坚定:“此事干系重大,容我再仔细考虑一下。今天我身子有些倦,明天早上再请诸位来议。”他双手操纵轮椅朝后退了一段距离,转了半个圈,又回头道:“定国,你随我来。”

于是韦定国推着他哥哥的轮椅,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祠堂里间。众多长老和房长目送他们离开,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纷纷离去。很快祠堂里空荡荡的,只剩一张供在正中的笔冢主人画像,画中人神态安详,清风明月。

……又一次,罗中夏见到了幻影。

这幻影只有轮廓,形体飘逸不定,似是雾霭所化。罗中夏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个孩童,被它牵着手,站在一处孤崖边缘。它娓娓说着什么,罗中夏仰着头细心倾听,可惜那声音缥缈,难以辨认。他只好举目远望,远处云涛翻涌,缥缈间似乎有一处开满桃花的村落,时隐时现。

那幻影又说了几句,忽然松开罗中夏的手,就这么迈出悬崖边缘,凌空飘然而去。罗中夏化身的孩童大急欲追,可那身影很快消失在云涛之间,不见了踪迹。孩子瘫坐在地上,不由得大哭起来……

“莫走,莫走!”

罗中夏大叫一声,猛然醒来。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正立在族长的屋子里,周身被坚韧的茅草捆得严严实实,旁边彼得和尚也是一样被捆绑起来,两个人好似两只大粽子似的,立在屋子里,动弹不得。大概是秋风笔灵特有的压制作用,青莲和点睛都暂时呼唤不出来。

彼得和尚见他醒了,转头过来苦笑道:“我若知道你是渡笔人的体质,便不会带你回来了。没想到是我害了你,唉……”罗中夏定了定神,哑着嗓子问道:“接下来你们要把我怎么样?杀了炼笔还是活着装笔?”

彼得和尚咬牙道:“既然是贫僧带你来的,就算拼了性命,也会把你活着带出去。”罗中夏却冷笑一声,只当他是哄自己,韦庄的笔冢吏少说有二十之数,一个没有笔灵的和尚,怎么对付得了他们?

彼得和尚还要继续说,罗中夏却断喝一声:“你别说了!临死之前让我清净一下行不行?”他此时心里烦得不行,恨不得拿把刀来把胸膛劈开,把那两支恼人的笔灵丢出去,谁爱要谁要。沾了笔灵,果然一点好事都没有。

这时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有轮椅脚轮的“咯吱咯吱”声传来。两人抬头一看,韦定邦脸色复杂地进了屋子。

罗中夏闭上眼睛,知道自己亡日已到,不由得心如死灰。彼得和尚正要怒目大喊,韦定邦却一抬手,止住彼得的呼喝,一挥手,那些捆人的茅草顿时松弛开来,化为无数碎条消失在地板上。

罗中夏活动了一下全身,不明白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日老夫出手捆你,只因无论青莲笔还是渡笔人,对笔冢吏来说都干系重大,不容有任何闪失。”韦定邦淡淡地解释了一句,然后把昨天韦家长老们在会上的争论简单说了说。

彼得对此并不意外,韦家一直有出世和入世两派思潮,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外界冲击太大,韦庄想要保持超然独立已不可能。幸亏有韦定国这么一个擅长庶务交际的人物,才算能勉强维持。

“这么说,他们都在等您做决定?”

“不错。”

“而且您已经做出决定了?”

韦定邦点头:“不错。老夫仔细想了一夜,笔冢终究是留存才情之地,不是什么屠场。若为此杀人炼笔,可就有违先祖初衷了。我虽然不能让韦家复兴,也不能沾着这些因果——罗小友,你可以走了,韦家不留你。”

罗中夏浑身一颤,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韦定邦又看向彼得:“我等一下就召集长老,把族长之位让给韦定国,以后韦庄如何发展,就看他的想法了。”他说完这一句,疲态尽显,面孔似乎又苍老了许多。看得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下得有多么不容易。

彼得嘴唇嚅动一下,终究没说什么,只是双手合十。他已是出家之人,韦家的事不宜置喙。

罗中夏死里逃生,正琢磨着是不是趁族长没变卦离开。韦定邦又道:“你体内那支青莲遗笔,勾连着真正的青莲笔,而真正的青莲笔,又勾连着管城七侯,七侯又勾连着笔冢最大的秘密。所以你想求平安度日,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罗中夏闻言,把抬起来的腿又悄悄放下去了,苦笑道:“所以我才来这里请教您,到底该怎么退笔才好,可没想到后来您……”

韦定邦微微一笑:“退笔的法门老夫虽无头绪,但既然捆了你一夜,也该有些赔偿。你过来一下。”

罗中夏警惕地凑近了几步,生怕他又变卦发难。韦定邦从旁边一个螺钿漆雕扁盒里,取出一沓宣纸信笺来。这宣纸白中透黄,红线勾出字格,纸上隐隐还有香气。

“这是仿薛涛笺,全国如今也没有多少张,老夫珍藏的这些,都送给你吧。”韦定邦道。罗中夏有点莫名其妙,这不就是一沓纸吗?能值什么钱?真有心赔偿就给人民币啊!

韦定邦看出这人胸无点墨,摇摇头,指向他胸口道:“你身为渡笔人,胸中除了青莲笔,尚有一管点睛对不对?”

罗中夏点点头。

“你可知道点睛笔有何神妙之处?”

这个问题把他给问住了。之前在法源寺战诸葛长卿时,他是用青莲笔幻化成一条龙,假装是点睛笔发威——画龙点睛——但到底这支笔是做什么用的,却茫然无头绪。他这一路上试图跟它产生联系,它也是爱搭不理。所以韦定邦这么一说,他立刻好奇起来。

韦定邦道:“点睛笔位列管城七侯,自然有缘由。它没有斗战之能,却拥有看破未来的预见之力。倘若在人生困惑处,请出点睛笔指点迷津,点向未来那一点明昭之处,这其中价值,可比其他任何一支笔灵都要大。这才是画龙点睛的真意所在。它点睛的不是龙,而是命运。”

“合着它原来是笔仙啊?”罗中夏一阵失望,可很快又想明白了,“就是说,到底退笔之法在永州还是绍兴,它能够告诉我喽?”

“它没法给你具体指示,它只能观望你的命运之河,并辨认出一条未来最好的方向。至于那流向会发生什么事,到底该怎么做,还是看你自己。”

“那,那有什么用啊!”罗中夏很是沮丧。

“年轻人,你可知道一次抉择错失,命运会偏差多少?古今中外多少圣贤大德,欲求一句启示而不得,你就不要捡便宜卖乖了。”韦定邦到底是老族长,训斥起来言辞严厉,罗中夏只能唯唯称诺。

韦定邦又抖了抖手里的仿薛涛笺:“点睛笔开示命运,一定要有灵物相载。老夫珍藏的这几张仿薛涛笺,乃是一位老纸匠临终所制,又在韦庄文气浓郁之处浸润了几十年,虽不是什么名纸,但里面蕴藏的灵气,足够引出点睛笔了。”

罗中夏大喜,接过薛涛笺,立刻就要唤出点睛笔来问话。韦定邦又提醒道:“点睛每开示一次命运,便要掉落一根笔须,消耗一点你的寿数。等到笔须全秃了,你的寿数也就到尽头了,须知天机严密,不可多问……”

罗中夏这才明白,为何彼得和尚说点睛笔的笔冢吏更换很频繁。想必他们都是耐不住诱惑,频频询问点睛笔未来之事,以致寿数耗尽。

罗中夏一听这个,脸色变得谨慎许多。他心想就问这一次,退完笔就不用再问了,然后胸中一振,唤出了点睛笔。

这笔活脱脱一支圭笔模样,笔头尖弱,末端细至毫巅,只余一缕金黄色的毫尖高高翘起。罗中夏驾驭着它,朝着那薛涛笺上点去。点睛笔原本只是微微有光,一见到这薛涛笺,突然光芒大盛,“嗖”的一声自行飞过去,笔尖遥对纸面,不时点画,似乎有一位无形的丹青大手在心中打着草稿。

罗中夏望着这一番景象,开口道:“笔仙,笔仙,接下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彼得和尚扑哧笑了一声,韦定邦却是一脸无奈。

这时点睛笔动了,它在薛涛笺上飞快地写了两个字,然后一根闪耀着灵光的笔须飘然落地,化为微风。

薛涛笺上的两个字荧光闪闪:“东南。”

绍兴永欣寺在浙江。这“东南”二字,显然是说罗中夏该去的退笔冢,是在永欣寺里。

罗中夏大喜过望,只要有个方向就好。他正要转头道谢,却看到点睛笔又写了一个“西南”。永州绿天庵在湖南,难道它的意思是去永州?

罗中夏彻底糊涂了,这点睛笔什么意思?难道说命运的指引,是同时在这两个地方吗?可他只有一个人啊,怎么分身前往?

“这点睛笔不是坏了吧?”罗中夏狐疑地问。

韦定邦坚定地说道:“点睛笔不可能指示错命运。它这么指,一定有它的道理。”彼得和尚在一旁也是满脸疑惑,可惜点睛笔不会说话,写出方位,已经是它表达的极限了。

“罗施主,或许我们可以……”

他话没说完,韦定邦突然被电击一般,四肢“嗖”地无形中被一下子伸直,双目圆瞪,整个身体开始剧烈地摆动。

罗中夏大惊,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彼得和尚大惊,连忙冲过去按住他双肩。可韦定邦的抖动幅度丝毫未减,双眼已经开始浑浊,嘴痉挛般地张大,发出“嗬嗬”的呻吟声。

彼得和尚没有选择,只得双手一起按住他脖子两侧,通过颈部动脉把“力量”注入韦定邦体内,试图压制住这股来历不明的冲动。这是相当冒险的行为,彼得和尚身无笔灵,贸然把力量打入一个笔冢吏的身体,极有可能遭到笔灵的反击,何况还是韦家族长的笔灵,威力势必极大。可事到如今,已不容他犹豫了。

可他的手刚搭到脖子上,彼得和尚就骤然觉得自己按空了,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他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重新试了一回,力量仍旧透过老人空荡荡的残破身躯流失一空,就像是对着一个网兜儿泼水一样,涓滴不留。

彼得和尚额头冒出了一滴汗水。

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韦定邦体内没有笔灵。

彼得和尚却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这怎么可能?昨天他还亮出秋风笔,制住了他们两个人,怎么今天身体里就没有笔灵了?

疑问如潮水般纷纷涌来,把彼得和尚的神经回路深深浸入惊疑之海:

他人尚还在世,笔灵却去了哪里?人笔两分,怎能独活?

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彼得和尚越想越心惊肉跳,双手不知不觉收了回来。韦定邦没了束缚,全身抖得愈加厉害,如飓风中的一张树叶,梳理好的白发也完全散乱,有如狂暴的海草,嘴边甚至开始流出鲜血。

他忽然意识到,这是来自笔灵的攻击!

“罗施主,快趴下!”

彼得和尚提醒了一声,然后像猫一样蹲伏下去,试图发现攻击者的位置。胆敢在韦家内庄攻击韦家族长,这个人胆子相当大。这时,韦定邦的疯狂抖动突然停止了,整个人瘫软在轮椅上,几似败絮。彼得和尚扑过去,双手仍旧按住他脖颈,同时在屋子里展出一圈波纹,试图探测出是否有人藏在附近。

罗中夏手里抓着薛涛笺,也一步迈过去,亮出青莲笔来,在心里琢磨着用哪一句诗御敌比较好。

就在这时,外面一阵脚步响动,昨天那个护士推门进来,软语相呼:“族长,到吃药时间了。”她说完这一句,才看到彼得双手按在族长脖子上,一声尖叫,整个人瘫软在地板上。彼得和尚冲她“嘘”了一声,护士却看到了韦定邦嘴边的鲜血,颤声道:“你,你杀了族长?”

彼得和尚还想分辩,护士已经开始大声呼救:“来人啊,有人掐死了族长!”他暂时顾不得分辩,忙去探韦定邦的脉搏和心跳,发现两处均悄无声息。一代族长,已经溘然逝去。

他心中一酸,几乎不忍抽手而去。

罗中夏知道这误会大了,想过去跟小护士解释,可护士一看他头顶悬浮的青莲笔,又喊道:“不好了!笔灵杀人了!”罗中夏大急,过去想抓住小护士胳膊,可她一甩手,掉头跑了出去,声音喊了一路。

这时门外传来纷乱的脚步声,还有少年人的喘息和叫嚷。此时天色尚早,最先听到护士呼救的是那些晨练的韦家少年,可以迅速赶来。

罗中夏还要站在门口分辩,彼得和尚却把他给叫住了,苦笑道:“别去解释了,那是自投罗网。咱们只怕是被人算计了。”

这一连串事件赶得太巧,小护士的反应又颇不自然。彼得和尚心细如发,已经觉出其中味道不对。族长只怕是被人阴谋害死,然后再栽赃在他们两个身上——这动机太明显了,族长昨晚开会商议青莲笔是杀是放,今天就被罗中夏给杀了,这不是很合理的推论吗?

一个熟悉的影子出现在彼得和尚心中,难道是韦定国?

彼得和尚心中一叹。韦定国虽无笔灵,却与许多长老交好,家中流传他觊觎族长位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若他是幕后黑手,只怕早就做好了后续计划,要把这次栽赃敲定转角,钉得十足,他们无论如何解释都是无用。

看来眼下只有先逃出去,才有机会洗清冤屈。

彼得和尚跟罗中夏飞快地交代了几句,然后身形一矮,把散布在屋子里的气息收敛到周身,屏息凝气。等到少年们冲到卧室门口,一脚踢开房门的一瞬间,彼得和尚腾空而起,双腿如弹簧一般蹬踏而出,罗中夏也紧随而出。

那群少年骤然见两个黑影冲出内室,都下意识地纷纷闪避。彼得和尚趁机从人群缝隙中左转右旋,来回穿插。几个来回下来他就已经突破了走廊,冲到了院门口,动作如行云流水。罗中夏虽没他那么灵活,但靠着这些小孩子对笔灵的敬畏,也顺利逃了出来。

他们一出院门,正赶上另外一拨族人匆匆赶到。这回是几个住在附近的长老,看他们的装束,都是听到呼喊后匆匆起床赶来的。

彼得和尚认出其中有两个人是有笔灵在身的,如果被他们缠住,只怕就逃脱无望。他心念如电转,甫一落地,脚尖一旋,整个人朝着另外一个方向飞去。罗中夏之前为了逃命,着实背了不少扰乱敌人的诗句,如“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现在正是用的时候,很快便造出一大片遮蔽视线的水雾。

那几位长老尚不明形势,反应不及,竟来不及出招阻拦,被他们从反方向逃走,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很快,整个内村都被惊扰起来,得知族长遇害的村民纷纷聚集到村口祠堂前,议论纷纷。这实在是韦庄五十年来所未有的大变。

韦定国也从外村匆匆赶来,他一来,全场立刻都安静下来。一位长老把整件事跟韦定国说了说,他皱了皱眉头,却仍旧面沉如水:“彼得和罗中夏呢?”

“逃走了,现在应该还在村里。”

韦定国沉稳地摆了摆手:“内庄三面围山,只有村口一条路,咱们派人把桥截住,一层一层搜进去,不怕找不出他来。”

两小时过去,彼得和尚感觉到有些绝望,罗中夏也喘息不已。眼前的路越走越窄,而且再无岔路,两侧都是高逾十米的石壁与翠竹,身后是整个内庄的村民。

原本他想带着罗中夏趁乱冲出庄去,可村民们在韦定国的指挥下,层层推进,环环相连,连一丝空隙也没有,逐渐把他逼至庄子深处,走投无路只是早晚的事。

“咱们怎么走?”罗中夏问。

“罗施主你放心,我把你带进来的,就一定把你带出去。”

彼得和尚深吸一口气,自己误闯的这条小路不能回头,只好硬着头皮朝着里面逃去。走了不知几个一百米,这条窄路的终点豁然开朗,眼前视野一片开阔。

眼前是一处赤灰色的高耸峭壁,石壁上有一个看似极深的半月形洞窟,洞口距地面足有十几米,还用两扇墨色木门牢牢关住。远远望去,这个洞窟隐有异气,就连空气流动都与周遭环境大为不同,仿佛一个连接异空间的入口。

这里彼得和尚只来过一次,但是印象极深。

洞口两侧是一副楹联:印授中书令,爵膺管城侯。

洞眉处有五个苍劲有力的赤色大篆,但罗中夏不认得。彼得和尚苦笑着念道:“韦氏藏笔阁。”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