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你的想象就是全宇宙

刘慈欣Ctrl+D 收藏本站

2013年12月,我前往西昌航天基地,去看“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在飞往西昌的航班上,我遇到了一群五年级的孩子,他们也是去现场看发射。发射结束后,我又在停车场遇到一群更小的孩子,看上去只有一年级的样子。从这些大孩子、小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兴奋、好奇,还有一种对未来、对新世界的向往。

时光回到1970年4月,也有一个小孩,他站在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和一群大人小孩一起仰望着晴朗的夜空。漆黑天幕上,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看到那颗飞翔的卫星,小孩心里充满不可名状的感觉,他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会撞到其他星星上。直到几年之后,他才从一本科普书中知道这颗卫星和其他星星的距离,知道无论怎样也不会发生“太空撞车事件”。这个“杞人忧天”的小孩,就是我。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坐飞机去看卫星发射,而当时站在我旁边的小伙伴大部分连鞋子都没有。但相同的是,他们眼中同样充满对新世界的向往,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对未来充满期望的眼神,跨越了历史和时间。现在的孩子们可能无法想象几十年前乡村生活的闭塞贫乏,我所居住的村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通上电。在上初中之前,除了从父亲的床下翻出的一箱子书,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那箱书中有几本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有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还有《十万个为什么》。正是这些尘封在床下的书籍,给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也是这些书籍让我喜欢上了科学,喜欢上了科幻,后来走上科幻创作的道路。

作为一个科幻迷,科幻塑造了我的生活和人生。所以,我相信,那些去看卫星发射的孩子,这一次体验在他们的人生中不会只是走马观花,那震撼人心的火箭发射场景,代表了中国最高精尖科技的月球探测工程,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再过十几年、二十年,也许其中会有几个孩子走上科研道路,甚至还会去宇宙探索,去别的星球建立人类文明。包括正在阅读这套书的孩子们,也可能因为这些科幻故事而对科学产生兴趣,像当年的我一样,进入一个超出日常生活的有趣世界。

坦率讲,我之前都是写的成人科幻,没有写过面向少年儿童的科幻作品。出版社的老师们建议我写“少儿科幻”时,我感到肩头有一些压力,因为给孩子读的科幻,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和倾向,而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创作经验。检点以前的作品,我发现有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于是挑选出来,重新做了一些修订和调整,作为第一次“少儿科幻”的尝试。这次,很荣幸地能请到李淼教授来讲解书中的科学知识,让我很感激,也诚惶诚恐。出版这套书,主要的目的是作为科学的“引子”,做一些科普工作,但科幻故事中的科学都是经过艺术变形的,不是真正严谨的科学知识,这一点我心知肚明。李淼教授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有他的热心助力,给这套书增加了许多真正专业权威的内容,相信小读者们能够从中了解更多我们所处的世界、所处的宇宙。

刘慈欣

2015年10月11日夜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