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这个地方离县衙不远, 一夜平安无事。
第二日,溪水村人拿着路引推着板车,挑着担子离开了并州, 继续向东就是郯县, 过了阳泉,跟着官道往东南走就是徽州。
云中镇的老人说, 这徽州有山有水, 他们祖籍就是从徽州迁过来的,所以麦子想去徽州看看。
大概走了两月左右, 溪水村的人终于到了阳泉。
树上的叶子枯黄, 一路经过的那些废弃的荒田,粮苗上空空落落,都被流民薅光了豆子。
偶尔经过一些偏僻的乡路,还能找到些干瘪的豆荚, 里面的豆子比当初麦子拔下来的小豆苗还要小。
好在越往东走,偶尔也能碰到些水, 只是被前面的人挖的一干二净, 少的可怜。
这也给了溪水村莫大的希望, 再往前走, 说不定就不缺水了。
靠着竹林的那片水潭, 和路上找到的水, 这些日子大家都没有脱水症的症状。
赶了快两月的路, 如今算算日子都已经秋末了, 最近的天气也陡然开始降温。
大家赶路的行程又快了一些,本来穿着短打的麦子, 现在已经换上小草改过的山匪外套。
以前还在大井村时,小麦子的冬天都是靠窝在干草被褥里度过, 每年都穿着这一套短打衣服,就这么度过了八九年。
阳泉的城镇修的矮小,和金朝的蓟县差不太多。
自从过了郯县,官道上多了许多逃荒的齐人,这批队伍里面最为显眼的就是拉着驴车的一家大户。
说是大户又有一些不伦不样,这家人大多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只有一个漂亮小姑娘,身上穿的是细棉布,面容姣好,肌肤白嫩。
同这拉着驴车的一家同路了些日子,麦子只知道这家人姓白,郯县来的,看了这般排场,麦子不由得对这家人多关注了几分。
一对年近五十的老夫老妻,膝下四个儿子,个个人高马大,长的周正硬气,小女儿娇气聪颖。
溪水村的人停下歇息,这家人也跟着在不远处歇了起来。
这时白家的小女儿,大大方方的走了过来,来到了麦子的面前,停住不动。
麦子心惊,莫不是这两天偷偷打量,被她发现了,不应该啊,她自认为做的还是十分隐蔽。
白素英自然不是来找这个黑不溜秋的黑蛋,瞧他紧张的样子,虽然动作很小,自认为阅人无数的白素英一眼就看了出来。
麦子抬眼看到,这个姑娘虽然是站在她面前,眼神却是直勾勾的盯着池西,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找她。
只见这个温温柔柔的姑娘柔声道,“你们应该没有多少水了吧?我们这里还有多的,可以跟你们换些粮吗?”
池西被直愣愣盯着,耳朵也染上了一些薄红。
池瑶连忙点头,瞧二哥被看上了,毫不犹豫的开口道:“好啊,姐姐,我们可缺水了,能不能多换一些,我们可以给你一袋粗面。”
白素英听到有粗面可以换,心中窃喜,只是面露难色:“可以是可以,只是那水我可是搬不过来。”
池瑶一听,急忙把池西卖了:“没事儿,我二哥力气可大,让我二哥同你过去拿。”
见这姑娘点头同意,池西脸上的薄红也消散了,提着木桶就跟着白素英走了过去。
白素英见他只拿了一个木桶,不禁开口道:“再拿一个吧!你们这么多人,一桶怎么够用。”
几人听到这姑娘的话目瞪口呆,池瑶立马反应过来,将槐花的木桶一并塞到了池西手上。
连忙道谢,夸着白姑娘人美心善。白素英领着池西,两人远远离去。
池瑶喜滋滋的说道:“这姑娘可真是个大善人,那么珍贵的水说给就给,还是二哥有面子。”
池东轻轻拍了池瑶的头,“别打趣你二哥,你大哥就没面子了。”
麦子悠悠叹气,虽然她们不缺水,这种好事咋就不能降临在她头上呢?
只怪这脸蛋太黑了,麦子没有错过这姑娘脸上的暼过去的鄙夷,心中郁卒。
池西跟着白素英来到了他们的驴车这里,见白素英对其家人说,跟他用水换了些粮,这些人也毫不心疼。
池西觉得奇怪,如今这么缺水,这家人却毫不担心,反而将珍贵的水用来换粗面。
池西将手上的木桶递给了他们,很快就提了两桶满满的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