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倥偬之际,王守仁也不曾疏忽了儒学修养,在横水时寄书杨仕德,其中两句话成为后人反复征引的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谓“破山中贼易”,王守仁确实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但前有元顺帝,后有明思宗,亡国都亡在“山中贼”之手,想来不会认同王守仁这番话吧?当然,站在心学的立场可以做这样的反驳:“这两位皇帝正是因为心中贼的势力太强,所以才会被山中贼打败。”
不那么拘泥于字面的话,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完成客观目标是容易的,完善主观修养是困难的。”诚然,“破心中贼”意味着“灭人欲”,对饮食仅满足于箪食瓢羹,对情色仅满足于生育目的,且不论嫉妒、虚荣、恚怒等等简直数之不尽的心灵瑕疵,但是食、色这两项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灭绝人性”的努力。倘若我们今天随机选一些人,抛给他们一个二选一的难题,想来愿意去“破山中贼”的人会比愿意去“破心中贼”的多。
各种史料其实已经提供给我们足够的大样本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平叛功勋数不胜数,而公认的圣人只有那寥寥几个。王守仁说“破心中贼”才是大丈夫的不世伟业,这话显然半点都没有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