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滕文公章句下 小国行仁政的真实后果

熊逸Ctrl+D 收藏本站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新人迭出,这回出场的是孟子的学生万章。

万章可不比前边出现过的陈代和彭更他们,那几位还没混到脸熟呢就下场了。万章却应该说是孟门最重要的学生了。《史记》里说孟老师“退而与万章之徒作《孟子》七篇”,就像说岳不群“归隐之后与令狐冲等学生写下《华山剑谱》七篇”,万章就是令狐冲的那种地位。

上本书介绍的是“公孙丑篇”,以公孙丑作为篇名,公孙丑出场次数也最多,后文还将遇到“万章篇”,是以万章为篇名的,而且,在整本书里,万章和孟老师的对话最多。

这一节是万章的第一次出场,不愧是著名弟子,他问的问题可不像彭更那么幼稚。

万章极有深度,问的是:“宋国是个小国,如今想实行仁政,可齐国和楚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却很反感,出兵攻打宋国,宋国人该怎么办呢?”

万章的意思是:老师,您不是总说百里小国行仁政就可以称王天下吗?宋国就是个小国,等人家真的施行仁政了,大国却跟它过不去了,眼看着就要把它灭了。要是他们真把宋国灭了,那不就等于在抽您的嘴巴吗?您的理论可就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彻底垮台了啊!

我们再龌龊一下,再猜测万章的言下之意,那就是:真到那时候,您的名声也臭了,我们大家也树倒猢狲散了,是不是得提前想想再就业的问题了?

宋国的事情我在前边已经介绍过了,还记得那位宋王偃吗?他老人家到底有没有施行仁政,这事已经搞不清楚了。齐国和楚国他们都说宋王偃是个超级大坏蛋,所以送他个外号叫“桀宋”,拿他和夏桀王相提并论,但有人就是从万章的这句问话出发,再联系其他一些史料,怀疑所谓“桀宋”其实是齐国他们搞的宣传战,先把一位好好的宋王偃在宣传上打扮成大坏蛋,自己再以好人打坏蛋的姿态去把宋国灭了,几个超级大国由此瓜分了宋国的地盘,大家各得实惠,人民群众的眼睛也没有那么雪亮,就被假宣传轻易给糊弄过去了。

此事众说纷纭,疑点重重,我们照例存而不论,先照万章的话假定宋国行仁政一事为真好了。孟老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他是能给宋国想出抵抗超级大国联盟军的对策,还是修正自己的理论,或者干脆就“顾左右而言他”呢?

——第三个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便是真,《孟子》这书里也不会记载下来。到底是自己人编写的书,谁不是风光露脸的事满世界吆喝,丢人现眼的事只字不提呢?

孟子的回答是:先讲讲古,看看古人面对同样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如何。

孟子讲的是商汤王的第一桶金。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本来只有区区七十里方圆的地盘,他到底是怎么靠这么少的一点儿本钱就赚到了整个天下呢?

孟老师开讲了:

商汤一开始所有的只是亳这个小地方,他有个坏邻居,葛国。葛国的首领葛伯是个超级大坏蛋,不守礼法,不敬鬼神。商汤看不过去了,派人去问他:“你为什么不祭祀啊?”

葛伯暗自好笑,你以为你是谁?是居委会主任啊?可到底是街坊邻居,不好太驳面子,于是就说:“我不搞祭祀,是因为我没有牛羊做祭品啊。”

商汤听了,说:“这容易,你没有牛羊,我有,我给你。”派人送了牛羊过去。

葛伯很高兴,收下了牛羊,可是没拿它们作祭品,直接下肚了。

商汤又派人去问:“牛羊都给你了啊,你怎么还不祭祀呢?”

葛伯心里骂,干涉我国内政啊!可到底是街坊邻居,不好驳了面子,于是又找借口,说:“我们很想祭祀啊,可是没有粮食做祭品。”

商汤一听,没粮食啊,好办,我有,我给你——嗯,不对,二十一世纪的政府扶贫都说什么“输血不如造血”,我帮你们造血好了。商汤派了自己手下的农夫去葛国,年轻力壮的帮葛国人种地,年老体弱的给种地的人送吃送喝。

葛伯一看,好哇,这么多人非法越境,简直不把我葛伯放在眼里啊!怎么办呢?葛伯太坏了,带人拦住那些送饭的,抢,谁要不老实就杀了谁。送饭的行列里有一个可爱的孩子,端着饭,端着肉,高高兴兴地走向田垄。葛伯看见了,招呼手下说:“把这孩子杀了,把东西抢了!”

手下人都很吃惊,问:“这可是个小孩子啊,您怎么下得去手啊!”

葛伯说:“我既然注定了要成为大反派,总得把坏事做绝吧?有什么事能比杀一个无辜的小孩子更恶劣的呢?”

这个小孩子就这么死了。《尚书》里说“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说的就是这档子事。而商汤就是为了这个孩子的死而起兵攻杀葛伯。天下人都说:“商汤这可不是为了抢夺天下的财富,而是为了那个小孩子报仇。”商汤的第一桶金就是葛国。

后来,商汤出征一共十一次,战无不胜。

——打断一下。既然孟子说《尚书》里说“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葛伯仇饷),我们还是先看看《尚书》好了,到底葛伯表现得也太坏了,坏得更像个被宣传出来的人物,他不会也是个居心叵测的政治宣传的牺牲品吧?

《尚书》里有篇《汤征》,但正文早就丢掉了,只剩了一句话的序言,是说:“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意思是:商汤讨伐夏朝的诸侯,葛伯这家伙不搞祭祀,商汤就打他,为这事作了这篇《汤征》。——从这里看,事情好像有点儿影子似的,但只说了葛伯没搞祭祀,可没说他杀小孩子。

《尚书》里再有的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也就只有一篇了,好在全文完整,篇章的题目叫做《仲虺之诰》。仲虺(读“毁”)是商汤的一个小弟,在商汤灭掉了夏桀之后,开创了商朝,自己做了天下之主,把夏朝的末代君王夏桀放逐到了南巢。后来商汤觉得自己这种做法比起古代圣王来好像有着不小的差距,越想越惭愧,这时候,当小弟的这位仲虺就出来给大哥解心宽了,跟大哥说:“您这么做是对的,对的,对对对的,完全符合天意,没什么可惭愧的。”这篇解心宽的文字就是《尚书》里关于葛伯的唯一的线索——《仲虺之诰》。

咱们先来看看原文: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引这段文字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四书五经”对中国传统影响深远,现代人应该学习。只是学起来稍有一些难度,先别说把它们的意思搞明白,单是把这几部书里的字给认全了就少说也得花上几年的工夫。《尚书》是“五经”之一,在古代就以古奥著称,我顺手摘引一段,给大家见识见识,感受一下学习“四书五经”是件任重道远的工作,还是尽早学习为好,当然,从《孟子趣说》这样可爱的书入手是最方便的啊!

这篇文字的大意是:商汤灭了夏王朝,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后来觉得心里有愧,说:“后世不会有人也会以我的行为为借口来干点儿什么吧?”

商汤这是灭了夏朝之后,担心别人以后也会学着自己的样子来灭商。仲虺过来解心宽,于是作了这篇诰词。

仲虺说:“啊!上帝生下的民众都有七情六欲,所以呢,如果没有老大,社会就会混乱,上帝于是就派了最聪明的人来做老大,管着大家。夏桀曾经是个老大,可他实在太坏了,小弟们跟着他可都遭了大罪了。上帝一看,咦,难道是我当初选错人了吗?那就换一个好了。于是,上帝给了大王您勇气和智慧,让您成为天下的表率,继承大禹当年的事业,继续实行大禹主义,并且顺从上帝的旨意。

“可咱们这年代没有‘3·15’,假冒伪劣让人没辙,就连上帝的旨意也有假冒的。夏桀这坏蛋就是个最大假冒伪劣商品制造商,专门伪造上帝的旨意,骗了不少人。上帝早就瞧这小子不顺眼了,和他断了交,转而暗中向商部落出售先进武器。夏朝那些人五人六的家伙本来看不起我们,把我们看做是禾苗里的杂草,粟米中的秕糠。我们时时处处都加着小心,生怕无辜遇害。其实我们商部落是有很多美德的啊!

“大王您不玩摇滚,不近女色,也不敛财,谁品格高就让谁做官,谁功劳大就给谁奖励,肯听别人的意见,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宽容仁慈,向天下人民表示您的诚信。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咱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从葛伯那里赚来的(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

——哦,这句话原来就在这里呢。接着往下看:

“大王您征讨东方,西方的戎族就埋怨您;您征讨南方,北方的狄族就埋怨您,大家都说:‘怎么不先攻打我们这里啊?’凡是被大王您的军队侵略到的地区,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大家都说:‘大王您给了我们新生啊!’大家对您早就是众望所归了。

“对各个诸侯,帮助贤者,辅佐仁者,显扬忠诚者,进用善良者,兼并弱小者,攻打昏庸者,对那些应该灭亡的诸侯就加速他们的灭亡,对那些应该存在的诸侯就巩固他们的存在,只有这样做,国家才能强盛。”

——听上去很像是大国沙文主义,赤裸裸就说兼并那些弱小的诸侯,攻打那些昏庸的诸侯,那时候的人可真够实诚的啊!接着往下看:

“品德要天天打磨,这才能赢得天下归心;如果自高自大,内部就会产生裂痕。(这话的原文说得很漂亮,值得一看:‘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大王您努力显扬您的大仁大德吧,对民政不偏不倚,裁决事情靠的是‘义’,约束心志靠的是‘礼’,以此代代相传,好日子还长着呢。我听说过:‘能把别人当老师的人才能称王,看谁都不如自己的人总有一天会完蛋;有事情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才能多有收获;如果刚愎自用,那是自找倒霉。’

“啊!要想结局美满,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谨慎小心。我们只有拥护讲礼法规矩的好老大,打倒人头猪脑的坏老大,恭恭敬敬朝拜上帝,上帝塞在我们屁股底下的权力宝座才能永远坚固!”


——这就是《仲虺之诰》的全文,对“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的事倒是提了一句,文字和孟子说的一样,看来是比较可靠的了,可是,它也没说葛伯杀了小孩子啊,更没说商汤起兵是要为了这个小孩子报仇啊。还有一个疑点是:即便真是给这个小孩子报仇,杀了葛伯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还要灭掉夏朝呢?

后来有人说了:大概《尚书》里只是泛泛提了个“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葛伯是怎么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的,搞不清。——倒也是啊,如果葛伯听了基督的话,对仇人的态度是“爱仇敌胜过爱邻居”,那他“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或许是亲切的表示了?——大概那些具体的细节都是后人敷衍出来的,孟子也是根据天理人情来作的推断吧?

但是,这里面还藏着问题呢。

又是那个伪造《尚书》的问题——不错,这篇《仲虺之诰》是伪造的。《孟子》里引用的这几句《尚书》在今文《尚书》里没有,于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取了来,敷衍成篇,做出了这个赝品。

所以,孟老师这话到底出处在哪里,现在已经搞不清了,他老人家当时看到的《尚书》和后人看到的肯定面目上大不相同。或者说,他当年也只看到《尚书》有“葛伯把送饭的人当成仇人”这么一句话,可具体细节则或是当时传言,或是根据“天理人情”想当然出来的。

孟子下边说的话“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和假《尚书》的内容如出一辙。(“大王您征讨东方,西方的戎族就埋怨您;您征讨南方,北方的狄族就埋怨您,大家都说:‘怎么不先攻打我们这里啊?’凡是被大王您的军队侵略到的地区,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大家都说:‘大王您给了我们新生啊!’大家对您早就是众望所归了。”)造假的人恐怕就是从他这里搜罗来这么几句话,敷衍成篇,如果我们倒因为果,那就该有误解了。

孟子接着给万章讲商汤的第一桶金:

商汤发动战争可和别人大不一样,你别以为侵略军全像日本鬼子那样,商汤的侵略军一来,做买卖的还照样做买卖,种地的还照样种地,只是以外国暴君为首的一小撮人大祸临头罢了。正所谓“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知道及时雨宋江的外号是怎么来的吗,八成就是从这句话转出来的。这一来,被侵略国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大家从来没想到过,原来祖国被侵略竟然也会成为一件爽死人的事情。《尚书》里说:“大王快来侵略我们吧,先侵略完了我们再去侵略其他国家,您要来了,我们就能从做牛做马的悲惨处境中解放出来了!”

——孟子引的《尚书》这句话的原文是“徯我后,后来其无罚”。

咱们再来核实一下《尚书》,别看孟老师是圣人,但圣人的话也未必都靠谱。——嗯,《尚书》里确实有这句话,是在“太甲篇”。

太甲是哪位?前两本书里大概提过,后文也还会出现,这可是商朝非常著名的一位君王。他的著名倒不是因为他多能干或者多坏,而是因为他曾经很坏,结果被手下一个叫伊尹的大臣给流放掉了,后来他又变好了,伊尹又把他接了回来,让他继续为王。这真是个很传奇的故事啊,只有在无法考据的上古历史里才可能出现。现在,孟子引的这句话就是伊尹对太甲说的。太甲这时候正在流放地洗心革面准备重新做人呢,伊尹又来教育他,给他讲当年他爷爷商汤王是靠了怎样的仁德才打下了这片天下,说商汤带领侵略军攻打外国的时候,外国老百姓都说:“大王快来侵略我们吧,先侵略完了我们再去侵略其他国家,您要来了,我们就能从做牛做马的悲惨处境中解放出来了!”原文是“徯我后,后来无罚”,正是孟老师方才的引文,不过差了一个“其”字罢了。

读书要知道互证,这本书里讲的事情和那本书里讲的同一件事情要参照来看,有时候这是对一件事情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有时候则是不同立场的观察者各讲各的道理。看来《孟子》和《尚书》相互印证,结果还是很喜人的嘛。

——如果这篇“太甲篇”是真的,那就真的很喜人了。

造假的家伙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好啊,你去互证好啦,咦,《孟子》里这么说,《尚书》里也这么说,这事八成就是真的啦!

可其实它是假的。

嘿嘿,我早就说过这个“太甲篇”是假的了,上本书讲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还记得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不就是这个“太甲篇”吗?

一点一滴积累,慢慢你就知道一本假书是怎么出炉的了。


接着听孟老师的。他老人家这回回答万章的问题全是引经据典的,看来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多听听古人的成功经验好了:

讲完商朝再讲讲周朝,周朝的开国战争也不比商汤逊色。当年有个攸国,对周人不大服气,周王就去打人家,当然了,打的只是攸国的国君,对攸国的百姓还是要安抚的。攸国的老百姓真的太感人了,谁也不帮着自己的祖国打自卫战争,反倒投靠了侵略军,谁要是能有幸见到侵略军的头子——也就是周王——跟侵略军头子握过手,那能美得一年不再洗手!他们还把黑色和黄色的束帛(就像现在商场卖的布是卷成一卷的)装在大筐里献给侵略军呢!(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孟子接着说:“这说明了周朝初年东征攸国的战况,攸国的官员们送来黑色和黄色的束帛,老百姓没那么值钱的东西,就送来得胜汤、得胜饼——”

万章听着纳闷,心说这是义和团的事吧?

孟子接着说:“由此可见,周王出征攸国,只是灭掉攸国的暴君罢了,不但没有伤害攸国的老百姓,还把他们从暴君统治下的水深火热的生活里解放出来。《太誓》上说:‘我们耀武扬威,攻入邘国边疆。杀掉邘国暴君,坏蛋全都杀光。娃哈哈,娃哈哈,这样的功绩比商汤还要辉煌!’”

《太誓》这段话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攻打邘国,有人说是攻打商纣王,到底是打谁,我们就不管了,知道打的是个暴君就行了,考据问题照例留给专家。


孟老师这番话里引了两段书。一开始那段他没说出处,但一看文字风格就是《尚书》,说的是周武王东征的事情;后一段是《太誓》,这是《尚书》里的一篇。他老人家这回是跟《尚书》干上了,咱们也跟着干吧。

奇怪,前一段文字却在《尚书》里找不到,只有一处类似的地方:“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这句是出自《尚书·武成》,讲的是周武王灭商的经过。这个“武成篇”我在上本书里已经有过一些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它很有名就是了。从这几句看来,武王开国和商汤王开国好像如出一辙啊,谁也不是为了贪图私利,都是讨伐暴君,吊民伐罪。反正历史都是他们这些胜利者写的,宣传工作也都是他们做的,被讨伐的那些“暴君”是不是没被打死也得被对手的宣传攻势搞得窝心而死,这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我们现在只是知道,这个“武成篇”是后人伪造的。

怎么全是假书啊,有点儿真的没有啊?

《太誓》是不是真的啊?

当然了,即便书是真的,书里记的事也不一定是真的。

《太誓》一共三篇,都是讲武王伐纣的事,记载了很多周武王在重要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容无非都是商朝如何坏,我们如何好,上帝如何跟纣王绝交,又如何跟我们建文。但是,这个《太誓》也是后人伪造的。

把《孟子》对《尚书》的引文,还有其他古籍里对《尚书》的引文通通归纳出来,然后找出哪些话是今版《尚书》里没有的,单把这些话挑出来,再模仿《尚书》的文字风格,把这些所谓逸文敷衍成篇,借古人的嘴表达自己的思想,假书就这么出炉了。

其实平心而论,古人造假比现代人有良心多了,虽然假冒,却绝不伪劣。比如说,分辨《尚书》的真假有一个虽然粗糙却很简便的法子,那就是看它的行文风格,但凡文笔漂亮的就有可能是假的。比如上本书介绍过的那个出自《尚书》的宋儒经典座右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么漂亮的句子,嘿嘿,假的。前边还介绍过一句“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也很漂亮,也是假的。

假话说来说去,最后就变成真的了。这么多篇假《尚书》文字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上千年的影响,多少读书人都拿它们当圣贤名言,当权威教材!这些假货的冲击波直到现在也依然没有散尽,我们熟悉的很多响当当的圣贤之论都是出自这些假货的。我把《孟子》这一节里遇到的几篇《尚书》摘来给大家看看,把其中流传到我们现代的一些名言和成语用斜体字标出来,不用解释,大家一看便知。

先看“武成篇”: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再看看《太誓》三篇: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官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勖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这些标记的名言、成语、漂亮话,都很熟悉是吧?它们竟都是由千年前的造假者提供给我们的。正是因为古代想做官的人一代代学习“四书五经”很认真,所以假《尚书》里的这些话渐渐都变成了众所周知的东西,其中不少更是对人们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传承下来的东西除了这些之外,更重要的还得说是文风。这是后话,暂不细表,人家孟老师还得接着训徒呢。

孟老师讲了这么多古,最后终于联系到万章问起的这个现实问题了:行仁政的小小宋国面对超级大国的联合进攻到底应该怎么办?

孟老师的意见是:“仁政比核武器都厉害,商汤王和周武王这些前辈的例子不是告诉得很清楚吗?哪位君王只要施行仁政,天下人都会翘首期待,拥护他来做自己的王。所以说,具体到宋国的现实问题,齐国和楚国纵然强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孟老师的话还是响当当的,但宋国的结局前文已经讲过,是被大国给灭了。而它到底行没行仁政呢?仁政搞得对路不对路呢?这诸多问题可就说不清楚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