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4章 炮制忽里台

森村诚一Ctrl+D 收藏本站

蒙哥虽然并非强健如牛,但是他不乐宴饮,不溺女色,亦不好侈靡,对后妃和亲信也以节俭戒之。忽必烈没想到蒙哥会在行军途中病逝,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是,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他接着便有一种看到了大海般自由舒展的感觉,从蒙哥的枷锁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感觉。

当然,现在不能将这种心情表现在脸上,现在的燃眉之急,是要作出决断:是渡过淮河继续杀敌,还是率兵马撤回哈剌和林。忽必烈认识到自己站在了一个重要的三岔口。他想来想去,都得不出一个较好的结论,于是召集谋士诸将,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是一次决定忽必烈命运的重要会议,历史上称之为“班师之议”。

郝经首先发言:“我们应该立即撤退。蒙哥可汗驾崩,现在的燃眉之急是在即将召开的忽里台上选出新可汗。如果缺席忽里台,则意味着主动放弃汗位继承权。殿下作为先可汗的长弟,应立即放弃这里的一切,回哈剌和林,主持可汗大丧,召开忽里台。”

郝经的建议触及了问题的核心。

蒙哥有阿速台和玉龙答失等四个儿子,但是他们都只二十几岁,过于年轻。连续四代可汗即位时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在忽里台上,这四位皇子不会得到支持。

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三人身上,旭烈兀远在他乡,且正在作战中,无法回来。而且,他也无心争夺汗位。因此,汗位继承人的争夺最终就成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二人之间的斗争。

现在坐镇本国的阿里不哥处于优势。或许,阿里不哥会主持蒙哥的大丧。忽必烈必须尽快回哈剌和林,争取忽里台的支持。这就是郝经的意思。与会的大多数人也都支持郝经。

忽必烈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谋士巴特尔。

“到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我们率大军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敌军就在淮河对面,我们士气高涨,如果在这个时候撤退,无异于尿尿尿到一半。关于新汗的选举,我们没有必要着急。继续攻打南宋,才是继承祖汗的遗志,符合袓汗的遗训。”

听了巴特尔的话,人们开始纷纷议论。

正如巴特尔所说,当年蒙哥正式即位的时候,贵由已经去世三年有余,贵由即位时,窝阔台已经去世五年。窝阔台即位的时候,有两年多的时间汗位一直空缺。

为了攻打南宋,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冒着巨大的危险,在山东和严忠济进行了数次会谈之后终于得到了他的支持。如果现在带兵撤退,将会前功尽弃。

而且,即便现在急着回去,也无法动摇阿里不哥在本国的优势地位,忽必烈在忽里台上并无明显优势。

虽说忽里台本是公平的,但也受实力的影响。没有军事力量将会怎么样,一度被剥夺了权力的忽必烈比谁都清楚。因此,不如在此保障自己的实力,继续攻打南宋,才算是继承祖父的遗志,给族人留下好印象。

军权即权力。谁拥有军权,谁就在忽里台上拥有发言权和主导权。蒙哥之所以能够继承汗位,就是以拖雷家和拔都家的军事实力为基础的。这是最好的实证。

聪明的忽必烈马上明白了巴特尔的用意。

“如果现在撤兵,就会让兀良哈台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我们绝对不能这么做。郝经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能不顾大义。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进攻鄂州。”

于是,方针最终确定了。

现在撤兵,阿里不哥手中掌握霸权,忽必烈没多大希望。这真是一次决定命运的决断。

对于忽必烈的这个英勇决断,宋子贞以及严忠济的幕僚都非常感佩,也让蒙古人和南宋军队感到非常惊冴,众人都以为,忽必烈肯定会撤军。

南宋的水军原本想等忽必烈率军撤退的时候,乘势追击,一举将其歼灭,但没想到忽必烈非但没有撤军,反而一举渡过了淮河,其势难以阻挡。原本不习水性的蒙古军轻易渡过淮河,南宋军的士气大大受损。

鄂州的守将是南宋重臣贾似道。虽然他奉理宗之命守城,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要为南宋卖命。

贾似道在没有理宗同意的情況下,便跟忽必烈提出了议和,企图卖国求荣。

“如果贵军停战,宋天子愿意臣服大蒙古。”

忽必烈见贾似道前来求和,不禁将他耻笑一番,拒绝了。但是,忽必烈的亲信郝经却建议道:“我们再攻打鄂州也没有什么意义。继承先帝的遗志扩充了兵力,因此没有必要继续攻打鄂州了。阿里不哥在哈剌和林独掌政权,已经开始大肆活动,以便在忽里台上取得汗位。殿下您是亲王之首,理应尽快回蒙古,就任监国,掌握忽里台的主动权。”

忽必烈听取了他的建议。他虽然不想回哈剌和林,但继续攻打鄂州的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于是,贾似道的议和请求便成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但是,忽必烈不能让对方看出自己的本意,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议和条件。

除了宋天子需向蒙古可汗称臣之外,还要向蒙古进献二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匹绢,并以长江作为蒙宋国界。贾似道答应了所有条件,签订了停战协议。

蒙古军回头渡过长江的时候,由于贾似道的命令传达不及时,遭到了—部分宋军的攻击。

蒙古军的损失并不严重,但是贾似道听说了这个消息,却添油加醋地将所谓的战果报告给了理宗。

宋军连战连败,此时并不知道停战协定内情的南宋朝廷还以为是贾似道击退了蒙古军。贾似道一举成为南宋的英雄。他以此掌控了南宋朝廷的实权。

而忽必烈在撒军之后,排挤了阿里不哥,成为蒙古的可汗。因此可以说,鄂州一战,使蒙宋两国政权更替,改变了世界。

这次南征只不过进行了几次小打小闹的战斗就结束了,但是其结果给忽必烈以及整个蒙古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奉成吉思汗之命坐镇中原的木华黎家,五部之中唯一可以跟木华黎家比肩的弘吉剌驸马家,还有塔察儿率领的三王家,都加入了忽必烈的阵营。

木华黎家现在的当家人是忽必烈的肱骨之臣巴特尔的外甥,而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的娘家是弘吉剌部,弘吉剌部现在的当家人就是察必的哥哥。察必的姐姐帖木仑则是巴特尔的妻子。他们以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忽必烈的忠实后援。

这三大势力加入忽必烈的阵营之后,一直在观形势而动的蒙古各势力都争先恐后地投奔忽必烈。

五部的第一大势力木华黎家和第二大势力弘吉剌部都加入了忽必烈的阵营,其他三部也都紧随其后,跟随了忽必烈。

蒙哥病逝之后,失去了主帅的蒙哥的军队,也都投奔了忽必烈。忽必烈更大的收获是将兀良哈台收归麾下。兀良哈台被忽必烈的义气打动,开始支持忽必烈。现在,可以说忽必烈的麾下几乎聚集了全蒙古的精锐兵力。

旭烈兀在远离蒙古本土的西方。拔都去世之后,钦察汗国已经指望不上。阿里不哥在本国率领的军队实力远远比不上忽必烈的军队。在军事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忽必烈现在已经成为汗位的准继承人。

阿里不哥主持大丧,但那只不过是一个丧葬仪式而已。

此时忽必烈的决断以及他获得的人气,和当年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决裂之后的情形非常相似。

成吉思汗在与札木合决裂之后,走上了统一蒙古的道路,而忽必烈因为这次的决定,巩固了自己作为第五代可汗继承人的地位。

蒙哥去世之后,忽必烈对南宋作战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征服南宋,而是以此来积蓄实力。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忽必烈与兀良哈台取得联络之后,决定撤兵。他不是返回哈剌和林,而是首先要返回中都,以自己的名义召集忽里台。

拥有蒙古最强兵力的忽必烈,打算在忽里台上自立为汗。就连蒙哥,也是通过忽里台当上可汗的,但是忽必烈却不想这样做,他要自立为汗。

不管阿里不哥如何出招,已经完全阻挡不住忽必烈蒸蒸日上的势头。

一二六〇年,在中都集结了兵力的忽必烈想等春天到了之后,移到开书府。其间,阿里不哥儿度遣使,催促忽必烈回蒙古参加大丧和即将举行的忽里台。

没有忽必烈出席的忽里台难以想象。但阿里不哥自认胜券在握。

忽必烈对阿里不哥的话置若罔闻,以此来为自己争取时间。

“不管阿里不哥现在说什么,都是笑话,他要想主持先帝的大丧,就让他主持去吧。我在四川已经告慰了先帝的在天之灵。以我的名义,召集忽里台!”忽必烈下令道。

旭烈兀在西征途中得知蒙哥的死讯,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接到蒙哥的死讯时,蒙哥已经去世六个月了。

一二五三年秋从蒙古出发的旭烈兀的军队,缓慢地向西行进,军队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膨胀。歼灭了亦思马因派之后,又消灭了位于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一二六〇年二月和四月相继攻陷了难攻不破的阿勒坡和大马司。

正当势如破竹的旭烈兀的军队将矛头转向埃及的时候,传来了蒙哥的死讯。

旭烈兀立即将当地的战事托付给部下,掉转马头回国。但是,他刚刚到达波斯,便接到了忽必烈即位的消息。

“既然是忽必烈哥哥即位,我也无话可说了。蒙古太远,我就在这里建设我自己的王国。”旭烈兀宣布。

当年随他从蒙古出发时的那些少年兵,都已经长成了英武的将士,再加上一路上俘虏众多,旭烈兀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他在波斯建立了旭烈兀王国,也叫做伊利汗国。

一二六〇年四月,忽必烈在开平府举行的忽里台上被指定为可汗,时年四十六岁,正值壮年。

听说忽必烈已经即位的阿里不哥大惊失色。

“这算什么事!自袓汗以来,忽里台都是在本国召开的。先帝的大丧也不参加,对于我的再三催促置若罔闻,竟然在中原擅自召开忽里台,自立为汗,真是让人震惊。这样的可汗,我们是不能承认的。立即召开忽里台!”

震惊之后,逐渐冷静下来的阿里不哥大怒,下令召开忽里台。

蒙哥即位的时候,一开始是在钦察境内举行的忽里台,但是最终也不得不再次在蒙古国内举行忽里台,在形式上承认蒙哥的地位。

而这次,忽必烈在异地擅自召开忽里台,自立为汗。这在蒙古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阿里不哥召集了驻扎在蒙古本土和负责留守哈剌和林的诸侯将领,紧急在哈剌和林西郊召开了忽里台。

原本召开忽里台不仅要邀请本国的诸侯将领,还要通知周边各国,准备工作便要花上一年,但是,为了与忽必烈对抗,已经没有时间做那些准备。因此这次的忽里台召开的时候,几乎没有外国使节。

出席这次忽里台的最有威望的人也就是察合台的当家女主兀鲁忽乃。蒙古的主要诸侯将领都已经聚集在忽必烈麾下,旭烈兀也远在西方。

蒙哥政权的最大支持者拔都去世后,他的弟弟继承家业,表明支持阿里不哥。但是由于忽里台召开得紧急,他无法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回蒙古草原。他在王国内发行了刻有阿里不哥名字的铜币,以示自己支持阿里不哥。但是,他并没有作出什么实际的贡献。

在冷冷清清的忽里台上,阿里不哥被指名为可汗。

于是,在蒙古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位大汗并立的异常局面。

阿里不哥主持先帝的大丧,并在蒙古本土举行的忽里台上被指定为可汗,因此从形式上来说,阿里不哥才是正统的可汗。

但是,在军事上,忽必烈拥有绝对的优势。没有军事实力支撑的权力和地位不过是绣花枕头。

当然,两位可汗并立,始终是一种异常的状态,因此,接下来自然而然是双方的争战。也可以说,这是历史上被称为蒙古的中兴之君的忽必烈所建立的新蒙古国诞生前的阵痛。

帝国不能有两位可汗。

一二六〇年夏,两可汗之间的战争爆发。这场汗位争夺战一直持续了四年。

以东方三王家和五部为中心力量的忽必烈阵营,在一开始便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压倒了阿里不哥。

一二六四年七月,阿里不哥投降。

这个正统的第五代大汗屈服在武力之下,被剥夺了汗位。这也证明了武力就是权力。

忽必烈带着几个亲信在宫殿中接见了前来投降的阿里不哥。两人见面的那一瞬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让他们暂时忘记了作为敌人的仇恨。

两人一开始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们相拥而泣。这一瞬间,他们又从敌人变回兄弟。

“哥哥,好久不见。”

“你终于回来了。”

“看到哥哥没事,弟弟也感到很高兴。”

“你有些瘦了。”

“长期打仗,累了。”

“再也不会有战争了。以后你就跟着我吧。”

兄弟二人相拥在一起,悲喜交集。在场诸臣看到二人的样子,也都不由得落下泪来。

现在想来,近四年的汗位争夺战,其实是骨肉相残。战争的双方都是蒙古人,他们在战场上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同胞的生命。

阿里不哥投降,蒙古再度统一。

一阵感慨过后,忽必烈问道:“阿里不哥啊,在这次战争中,我们都声称自己才是正统的可汗,到底谁才是正统的可汗呢?”

这时,在场的诸臣才回过神来,不知道阿里不哥将会作何回答。如果他的回答不合忽必烈的意,原本一团和气的局面又会被破坏。

阿里不哥缓缓地说道:“先帝驾崩之后,我主持大丧,在忽里台上被指名为可汗,形式上,我是正统的,但是,现在哥哥您才是真正的可汗。”

阿里不哥坚持自己的正当性,却不得不承认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夺取了实权的忽必烈。

对于阿里不哥的回答,忽必烈非常满意,于是,他没有将其治罪,反而厚遇阿里不哥。在宴会上,阿里不哥坐在仅次于忽必烈的位置上。

但是即便如此,也意味着他从此便是忽必烈的臣子。忽必烈利用这次宴会,把这个事实昭告天下。

阿里不哥投降后不到一个月便病逝。他的遗骸葬在了拖雷和成吉思汗的墓地旁。

才华横溢而且颇有野心的阿里不哥在与忽必烈的战争中燃尽了自己的生命。

在蒙古诸侯当中,不承认忽必烈可汗地位的人还有不少,但是,由于阿里不哥的降服,蒙古再度统一。

也可以说,忽必烈统治的蒙古帝国时代到来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