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二章 徐永来访

马伯庸Ctrl+D 收藏本站

二月十五日,上邽城。

陈恭比平时早起了半个时辰,不是因为睡眠不足,而是因为门外传来了砰砰的猛烈敲门声。

陈恭在恢复清醒的一瞬间,以为敲门的是前来逮捕他的魏国间军司马,除此以外没有人会在这时候访问别人家。他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摸出一枚红色小药丸,这是特制的毒药,混杂着砒霜与川乌,专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陈恭捏着药丸,侧耳倾听老仆人起身去开门的声音。门吱呀一下子打开,陈恭预料中的纷乱脚步声却没有传来。

过不多时,老仆来到卧室前,毕恭毕敬地对陈恭说道:“老爷,门外有位叫徐永的人找您。”

“徐永?”陈恭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不记得自己曾经和这么一个人打过交道。不过他还是从榻上爬起来,朝门口走去,红色药丸仍旧攥在右手。

走到门口,陈恭看到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他身材不高,体格却很结实,狭长的脸上布满细小的皱纹,从右眼角还延伸出一道蚯蚓长短的伤疤。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穿着是一套魏国军人专用的绛色便装。

“请问您找哪位?”陈恭警惕地问。

“我找陈恭陈主记。”徐永的表情很着急。

“我就是。”

徐永没有立刻说下去,他看了看陈恭身后的老仆人。陈恭犹豫了一下,如果他现在让老仆人离开,这在以后也许会成为他做贼心虚的罪证之一。

“我需要和您单独谈谈。”徐永坚持说,他的眼神证明他很认真。

于是陈恭挥手让老仆人回到里屋去,然后把双手抄在胸前,等待着这个不速之客发话。现在是早春二月,陇西的天气还非常冷,风从门外呼呼地吹进来,陈恭后悔刚才没有顺手拿一件皮袄披在身上。

徐永见老仆人离开了,这才紧张而迫切地说道:

“我是魏中书省直属间军司马的督官从事徐永,我希望能立刻前往蜀汉……”

听到他的话,陈恭不由得大吃一惊。督官从事是间军司马的重要副手,在魏国内务部门中级别相当高。现在这样一名督官从事居然大清早跑到他家门口,要求投奔蜀汉,这实在太突兀了。即使陈恭经验再如何丰富,一瞬间也无法作出合适的判断。

“您一定是弄错了。如果您现在离开,我可以保证在中午之前不会把这件事报告郭刚将军。”陈恭冷淡地回答。

“用不着等到中午,郭刚将军在一个时辰之内就会亲自来找你了。”徐永威胁说。

“什么?!”

“郭刚将军今天早上已经返回上邽,他在许昌查明你是假冒的陈恭,再过一会儿他就会带人来抓你。”

陈恭仔细盯着徐永的眼睛,心中翻腾不已,看起来这个人知道相当多的事情。这时徐永继续说:

“我并不是要挟您,现在情况很紧急,你必须立刻作出决断,是留在这里束手待毙,还是带我返回川中——我想您应该有一条用于紧急情况的后备撤退路线吧。”

“……我需要考虑一下。你为什么要流亡到汉?”

“该死,我们在路上再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吗?郭刚的人随时都可能出现。”徐永急躁地低声咆哮,他的额头开始沁出汗水,“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完了。”

陈恭注意到他使用了“我们”这个词。

“没错,我们。如果被他们发现,我的下场会比你更凄惨。我来找你,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徐永从腰间掏出一把尖刀,用威胁的口气说,“如果你拒绝我的请求,不相信我,那么我只能把你干掉,这是唯一不让他们发现我的办法。”

“这个行为实在太鲁莽了,简直就是漏洞百出。”陈恭心想,不过这种粗糙草率的方式反而更接近一个临时决定流亡者的作风,而不是一个精心策划过的阴谋。长年的间谍经验教会陈恭,完美的东西总是不自然的。

时间又过去了好一阵,陈恭明白现在必须由他自己来做决定了。眼前这位督军从事究竟是真是假还不清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的身份确实已经暴露,是时候撤退了。

陈恭长出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陇西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他对徐永点点头:“好吧,请让我回屋收拾一下东西。”

“没时间了,郭刚随时会出现,我了解他的作风。”

“只要一会儿。”

陈恭快步走回屋子,从书架上抽出全部情报的存稿,将它们丢进卧室榻头熊熊燃烧的壶状暖炉中,然后把铁钩把盖子盖好。

这些工作做完以后,陈恭拿出一张纸,用毛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纸揣到怀里,回到门口。徐永正紧张地朝院子外面张望,不停地擦着汗水。

“我们走吧。”陈恭平静地说。

两个人快步离开陈恭家的院子,朝着右边的一条小巷走去。徐永紧紧跟在陈恭后面,此时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没有大队人马赶来的迹象。

“请快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在郭刚到达你家之前出城,那就彻底完蛋了。郭刚觉察到你逃走的话,第一个命令就会是放出哨箭,通知城守立即封锁城门。”

对于徐永的警告,陈恭没有回答。徐永说的这些他心里都很清楚,脚下也不由得加快了几步。很幸运的是,一直到两个人抵达南侧城门时,城内还没什么动静。

“那么,我们要怎么出去?”徐永问道。眼前的城门紧闭,距离开城门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陈恭有些意外地反问道:“难道你去找我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我知道你一定有一条紧急撤退的通道……你们的人做事一向很稳妥。”

陈恭苦笑一声,不知道该不该把这当成一种恭维。他从怀里将那张纸拿出来,这是一份通关文书,左下角还盖着太守府的大印。陈恭曾经利用职权之便,偷偷地用太守府的印鉴在空白文书上盖好印记,然后收藏好;这样他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伪造出一份“真正”的文书来,确实是真的,只不过文书内容和盖章的次序颠倒了而已。

刚才在离开家之前,陈恭将这东西拿出来,在空白处填上“准予出关”的字样,于是这就成了格式完全合乎标准的通关文书。陈恭甚至连“章印应盖过字迹”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两个人走到城门前,将文书交给值更的守城士兵。这时候的卫兵刚刚值过了一夜的班,但还没到接班的时候,所以精神都不大好,迷迷糊糊的。他们接过通关文书草草看了一遍,就交还给了陈恭。直到这时,徐永忐忑不安的表情才稍微松弛下来。

士兵叫来几名同伴,将城门旁的端门杠木取下,打开一扇小门放二人出去。陈恭与徐永向士兵道过谢,不紧不慢地走出上邽城。

两个人出城以后,径直来到城郊一户农家。这里是一处“死点”,“死点”的意思是一经使用就会暴露的据点,也就是说只能使用一次,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动用。这家农户专为上邽骑兵看护马匹,马厩里存放着八匹战马。陈恭从这里取得了两匹西凉骏马,与徐永一人一匹匆匆朝上邽东南方向而去。而这家主人在两人离去后,将剩余的几匹马毒死,也从另外的路线潜逃回蜀汉。

陈恭和徐永策马狂奔,当他们跑到一片小山坡的时候,猛然听到身后一声尖锐的哨响。两个人勒住缰绳回首望去,只见从上邽城上空又连连飞起数声哨箭,从去势来看是从陈恭家所在的西城区发出来的。哨声三短一长,意思是迅速封锁城门,禁止任何人进出。

“如果是个圈套的话,现在他差不多就该收网了。”陈恭心想,但徐永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说了一句:“还好我们及时离开了。”

这两名逃亡者互相对视了一下,彼此心照不宣。

二月十六日,他们抵达了位于秦岭中部的一处私盐贩子聚集点。在这里陈恭联系上了另外一根线。他与徐永化装成私盐贩子中的一员,混杂在这些贩子的队伍中返回汉中。沿途虽然遭遇了几次魏军的盘查,但全都以贿赂蒙混过去了。最危险的一次是他们与郭刚派出的特别搜捕队遭遇,幸好被经验丰富的陈恭化解。

在一路上,徐永向陈恭交待了自己的事情。他是魏中书省另外一位间军司马杨伟的下属,而杨伟一向与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关系密切,于是徐永也一直被认为是曹爽派系的人。今年以来,大将军曹真的身体一直不好,有意让曹爽接替自己的位子。于是曹爽与朝廷的另外一位重臣司马懿之间暗地里互相较劲。在年初的一起政治风波中,徐永犯下了严重的失误。司马派系抓住这个把柄步步紧逼,而羽翼未丰的曹爽则打算把他当做弃子。

徐永当年曾经做过曹真的亲随,所以卧病在床的曹真有意维护他,建议他外出去避避风头。徐永便以情报官员的身份加入了前往陇西巡阅的巡阅使团,前往上邽。

巡阅使的队伍在半路恰好碰到了从许昌返回上邽的郭刚,于是一并同行。名义上徐永是朝廷派来检阅情报工作的官员,所以途中郭刚就向他汇报了一下相关情况,其中包括了有关陈恭的调查。当队伍行进到街亭时,徐永得到曹真病危的消息,心中十分不安,唯恐司马懿会趁这个机会跟他算账。在那个时候,徐永暗中下了决心要通过陈恭这条线投奔蜀国。

于是一待巡阅使的前队到达上邽,他就立刻赶在了郭刚之前去找陈恭。这就是他仓促叛逃的前因后果。

对这个故事,陈恭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从逻辑上来说,这个故事无懈可击,但涉及到的事实还有待证实。

不过陈恭有时候也会禁不住来想,如果这个徐永真的是来投诚的话,该会是一个多么丰富的情报宝库——他本身就是间军司马的督军从事,又是在朝廷中枢工作,可以接触到相当级别的资料,其价值用“足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这个宝库得来的未免太便宜了。情报世界里虽然存在“侥幸”与“幸运”,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情况,九成以上的“幸运”往往都是“阴谋”乔装打扮的。不过这份心思陈恭没有对徐永表露,现在还不到时候。

他们在三月初的时候平安无事地抵达了蜀军控制区。陈恭很快找到了司闻曹设置在当地的情报站。情报站在听完陈恭的报告以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飞马赶去南郑。而陈恭和徐永则被分别安置在彼此独立的两间小屋子里,饮食都相当丰盛,甚至还有书籍提供,但不准外出,也不准和任何人讲话。陈恭安慰忐忑不安的徐永,说这只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

两天以后,陈恭和徐永被通知南郑司闻曹派来迎接的专使即将抵达。两个人换上整洁的新衣服,被士兵带到了情报站门口等候。很快,陈恭听到远远传来一阵隆隆的车轮滚动声,然后两辆礼宾马车出现在视野里,每一辆车都撑起一顶五色华盖,由两匹纯白色的辕马牵引。

看到这种规格的马车,徐永稍微放心了些,至少蜀汉不是把他当囚犯来看待的。陈恭看看他的表情,暗自笑了笑。

随着两位车夫的同声呵斥,两辆马车在情报站前稳稳地停成了一条线。从第一辆马车里首先走出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陈恭,激动地不顾马车距离地面上尚有数尺之高,直接跳下车冲到他面前。

“辅国!你可回来了!”

陈恭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热,自己已经足有十一年没有被人这么叫过了。多年的间谍生涯让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激动,冷静地拱了拱手:“阴老师,您别来无恙。”

来的人正是蜀汉司闻曹司闻司的司丞阴辑。他亲自来迎接陈恭,足见南郑对于这位“黑帝”的回归是何等的重视。而对于阴辑来说,还有个人的理由在里面。十一年前,他亲手训练了这位当时才二十岁的少年,并把他送去了陇西那个凶险的地方;现在这名少年已经变成挺拔沉毅的成年人,并且活着回到了祖国,这没法不让阴辑兴奋。

这位老人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不停地拍打陈恭的肩膀,呵呵大笑。

这时候,陈恭对面露疑惑之色的徐永微笑着说:“重新认识一下吧,鄙人姓杜,名弼,字辅国。”徐永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他早就知道“陈恭”只是一个假身份,但一直到现在他才得知眼前这个人的真名。

“那真正的陈恭呢?”徐永问道。

“十一年前,陈恭和他父亲的队伍因为迷路走到了我国边境,他父亲和其他人被山贼杀死,我国边防军只来得及救回陈恭一个人。司闻曹当时正在策划打入陇西内部的计划,于是就让年纪与体形都差不多的我冒充他携带着相关身份文件去了那边。至于真正的陈恭,我想他现在仍旧被软禁在成都吧?”

说到这里,杜弼把寻求确认的视线投向阴辑,这个老头子敲敲头,回答说:“对,一直好好地被关在成都呢。现在你既然回来了,那他就可以被放出来了。”说完这些,阴辑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站在杜弼身旁的徐永。徐永被他的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徐督军,欢迎回到汉室的怀抱。诸葛丞相委托我向您表示最大程度的敬意。”阴辑说完,从怀里取出一封盖着丞相府大印的信函交给徐永,“这是丞相的亲笔信。”

徐永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刚要称谢,这时从马车上又跳下来一个人。这个人一下车就冲杜弼与徐永抱了抱拳,满面笑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阴辑伸手一指,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靖安司的从事荀诩,他也是专程来迎接你们两位的。”

杜弼和徐永都很惊讶,杜弼惊讶是因为这个名字,他在陇西的时候与南郑的情报流动是单向的,对于汉中人事变动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靖安司以前的负责人叫荀诩,后来因弩机失窃事件而被调走。现在这个人居然官复原职,这让他有些吃惊。

而徐永则是对这一头衔感到不安。他知道蜀汉的内务部门就是靖安司,现在靖安司的从事亲自来接待他,其意义不言而喻。

荀诩似乎没有觉察到两个人的表情,他热情地迎上来,先对杜弼说:“黑帝大人,久仰久仰,欢迎回国。”然后又转向徐永:“徐督军,您能弃暗投明,令我们都很欣慰,这真是汉室将兴的预兆。”

这套外交辞令并不代表任何意义,但至少说明靖安司并没怀有什么敌意。

这时候天已近正午,四个人又寒暄了一阵,在情报站用了些酒饭。酒足饭饱以后,阴辑催促着上路,说回到汉中以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于是四个人分乘两辆马车出发,出乎意料的是,阴辑没有与他的学生杜弼一辆车,而是与徐永同乘,杜弼同车的却是荀诩。

两辆马车的车夫见乘客都已经坐稳,掉转车头沿着官道隆隆地朝南郑开去。一路上杜弼不时掀开车帘向外望去,表情无限感慨,毕竟他已经十几年没有看过益州的土地了。

“杜先生觉得这几年来益州风光可有什么变化吗?”坐在一旁的荀诩忽然发问,语气很随便。

“呵呵,一言难尽呐。”杜弼摇摇头,将车帘重新搁下,表情看起来有些沧桑,“比起景物,我倒觉得人恐怕变得更多。昭烈皇帝驾崩也有几年了吧?”

“唔,都快九年了。”

“我离开益州的时候,陛下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呢。”杜弼有些感伤地拍了拍车座的扶手,语调沉重,车子有节奏地颠簸着。荀诩“唔”了一声,觉得气氛有些沉重,于是转了个话题:“杜先生,无论如何,这一次你能平安归来,实在是我国之大幸。这几年我军对陇西的情报工作全系于您一身,居功甚伟啊。”

“荀从事不必过奖了,归根到底,我也是被人赶着仓皇逃出来罢了。”

“哪里,若不依靠您的情报,只怕我们靖安司的工作真的是要盲人摸象。别的部门我不知道,靖安司可是给您立下生祠,一日三香,四时享祭呢。”

荀诩说完这个笑话,两个人都笑起来,他们两个虽然素未谋面,但却是一直战斗在一起的同事。一想到这一点,杜弼和荀诩就觉得对方亲近了不少。

杜弼把姿势调整到更舒服的位置,双手交错叠在肚子上面,偏过头问道:“说起来,我听说您前一段时间调职来着?”荀诩不好意思地擦了擦鼻子,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嘟囔道:“怎么……这种事都传到陇右了吗?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

“是因为弩机图纸那次的事情么?”杜弼关切地问,那件事跟他也是颇有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荀诩脸上划过一道阴影,那是他一直挥之不去的挫折感。他把头转向车外望着向后移动的风景,慢慢回答道:“正是,因为那一次行动的失败,我身为执行者必须要负担起责任,于是就被降级外调了。”

“看起来荀从事你对这件事仍旧耿耿于怀。”

“不完全是因为我个人吧。”荀诩叹了口气,“毕竟这对于我大汉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全都是我工作失误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杜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将眼睛闭上,仰起头缓缓地说道:“荀从事,你想知道这件事后来怎么样了吗?”

“怎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荀诩惊讶地望着表情从容的杜弼。自从弩机图纸失窃以后,汉与魏军只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冲突,而且是汉军主导的伏击战,因此靖安司无法判断魏军是否已经掌握了“元戎”或者“蜀都”的制造技术并大规模装备部队。

杜弼用指尖敲敲马车边缘,轻快地说道:“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其详情。那一份弩机图纸确实在建兴七年就送到了给事中马钧的手上,但是马钧经过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这份弩机图纸的技术含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他认为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五倍效率以上的连弩来。”

“嗤!是他们无法理解个中精妙,所以找个借口罢了。”荀诩的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声音。他对于蜀汉的技术优势非常有信心。

“姑且认为马钧确实是个天才吧,但这也没多大意义。你知道的,魏国现在的皇帝曹睿是个好事之徒,最喜欢就是修造园林宫殿。在建兴七年末,他决定为曹腾、曹嵩、曹操与曹丕在洛阳设立宗庙。这是一笔浩大的开支,各地都不得不削减其他预算以供给中央。那个弩机作坊的建设费用实在是太过庞大,被负责预算审核的中书令孙资砍掉了。于是这件事不了了之,马钧也回到了邺城。”

“这样啊……”荀诩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想不到魏国皇帝比大汉的同僚更可靠一些。”

“哦?荀从事何出此言?”

荀诩将烛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杜弼听。杜弼听完以后,皱起眉头想了半天,想不起来他所接触到的资料或者官员曾经提及过“烛龙”这个名字。杜弼最后放弃地摇摇头,沮丧地说:“一定是一只比我隐藏还深的老鼠。也许它是受曹魏中央直接控制的,根本不走雍州这条线吧。”

“至少我们现在还无法掌握到他的情报……就看那位仁兄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了。”

荀诩说完掀开车帘,杜弼和他一起把视线投向前面那辆在飞腾的黄沙中奔驰的马车,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

自从荀诩在建兴七年调去江东担任敦睦使主簿兼司闻功曹以后,他在那里一共工作了十四个月。这十四个月里,荀诩的表现相当优异,多次取得对吴情报工作的重大胜利,敦睦使张观对其赞誉有加,就连吴国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难对付的家伙。薛莹曾经如此评价过:“荀诩这个人我很讨厌,因为从我的立场来说,一个好的情报官员就是一个讨厌的情报官员”。

建兴八年的六月份,汉中接到杜弼(陈恭)的情报,得知曹真正筹划对汉中的大规模进攻。诸葛丞相一方面命令汉中驻留的军团积极备战以外,另一方面又让在蜀汉东部防线的尚书令李平(原名李严)率领两万人增援汉中。为了确保汉中的内务安全,诸葛亮让远在东吴的荀诩也随同李平部队返回汉中,官复原职,继续主管汉中的内务事务。

其实不独荀诩,整个汉中的官僚体制都有了大的变动。尚书令李平的到来,让官僚结构又多了一个重心,整个后勤部门全部划归他来统属。荀诩的两个好友、军谋司的狐忠和军方的成蕃全都调拨到李平的麾下担任参军。而荀诩的上司冯膺则因为“柳萤事件”的败露而被内部申饬,被撤销了司闻曹西曹掾的职务,降到军谋司司丞的位置。荀诩的手下中,高堂秉调去了南方,廖会因病去世,第五台只剩下裴绪和阿社尔还在编。

荀诩每次跟别人说起这些事的时候,都禁不住感叹道:

“总之,世事无常呐。”

次日,也就是三月六日中午,这两辆马车进入南郑地界。马车前方的道路愈加平整宽阔,两侧虽然仍旧是土黄色的景色,但大块麦田出现的次数逐渐频繁起来。一个时辰以后,南郑高耸的城墙已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奇怪的是,两辆马车并没有直接顺着衢道进入南郑城内,而是在城前的岔路向右拐去,绕过南郑的城墙以后直接向东走。随着车轮的转动,原本富庶繁华的景色又开始变得荒凉起来。

杜弼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有些奇怪地问道:“咱们这是去哪里?”

“噢,别担心,我们先去青龙山,就在南郑东边。那里以前是军器诸坊的总务,现在改成靖安司的一处工作地点了。”荀诩轻描淡写地回答,“咱们先住上几天,熟悉熟悉当地环境。”

杜弼洞悉了荀诩的心理,唇边露出一抹奇妙的微笑,“在弄清楚我和徐永是否可靠以前,是不会让我们进入南郑的吧?你我都是司闻曹的人,就不必说外行话了。”

被说中了心事的荀诩尴尬地搔搔头,努力让语调听起来更平常一些:“就我和阴大人个人来说,我们当然不可能怀疑一个已经为大汉工作了十几年的间谍,可是……呃……您知道,这是规定。”

杜弼哈哈大笑,他拍了拍荀诩的肩膀:“我理解,这一次突然的撤退毫无征兆,换了谁也会起疑。我被曹魏擒获然后答应做双面间谍,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我到达汉中之前已经做好了被审查的准备。”

说完他摆了一个不以为然的手势,表示荀诩大可不必为此事过意不去。

“关键是那个徐永,他的叛逃理由很充分,也合乎情理,但我始终觉得这还是太突兀了。”

“这就是接下来几天我们要搞清楚的事。”荀诩看着前面那辆奔驰的马车,若有所思。他心里知道,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如果徐永是假叛逃,那么他来蜀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徐永是真叛逃,那么从他身上能榨出多少有用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关于“烛龙”,徐永知道多少?

这才是荀诩最为关心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