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展若是不死,东赵又是另一番境地了,便是他不愿做这个皇帝,但这位九皇子有他相助,也算是稳妥了一半了,再加上皇帝安排的人,那这事情就差不多了。
需得万分小心?!
赵明展往深处一想,脸色颇为难看,既然李临提醒了他,怕是要有事情要发生。
绥王母子二人,说不定是想要他的命了。
“多谢李家主提醒,此事,我定然会注意的。”
李临点头:“希望日后还能有幸与世子一同喝茶。”
“定然,我赵明展虽说比不得李家主,可到底是王府世子,自身也不差,也不是谁想要我的命便能要的。”
“到了年末,明展来看明净,到时候再与李家主一同喝茶。”
“保重。”
赵明展坐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来得匆匆,去也匆匆,只是将赵明净留了下来。
苏莞得知了李临提醒了赵明展绥王想要他的命的事情,也放心了许多,若是赵明展知道这些事情,最后还将自己的小命弄没了,那只能怪他自己命该如此了。
苏莞今日还收到了晋宁公府送来的一封信,心中说了一些府上的事情,还有就是关于苏芙和那孩子的。
自从那孩子被李临送到了晋宁公府,便一直养在晋宁公府,苏芙上门讨要了几次,晋宁公府都没给,王氏对这孩子有几分怜惜,觉得这孩子在苏芙身边,定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指不定不小心就没了。
王氏的意思是,这孩子身份尴尬,不管他是跟着母亲还是在昭王府晋宁公府,日后这一辈子怕是都抬不起头来,她就想着,给这孩子送给一个没有孩子的夫妇养着,也好这辈子安安稳稳的。
如此,也算是比较好的安排了。
王氏和苏芙商量了此事,苏芙非但不同意,反而是在晋宁公府大闹,说是府上的人抢了她的孩子,还要将她的孩子送走,让她们母子分离。
苏芙将那孩子当成她重回昭王府的工具,怎么可能让晋宁公府将他送走。
不过,如今苏芙担心晋宁公府将孩子送走,倒是不纠缠赵明言了,反而时常上晋宁公府吵着要将孩子接走,王氏不让,她便吵着要看孩子。
“她还做着她的美梦呢,也不知道到时候昭王世子活着回来,她会不会发疯。”
若是赵明展一直活着,那么赵明言很可能在父兄的庇佑下做一辈子的纨绔子弟,苏芙哪里会看得上,到时候一切的谋划都成了空,怕是真的要疯。
苏莞叹气:“不过她如何,到底与我们没多大关系了,如今我也只希望她少干一些丢脸的事情,免得让晋宁公府和她一块丢脸。”
晋宁公府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此遭受世人的议论,不外乎这几个姑娘的恩怨和惹出来的种种是非。
“对了,那九...赵小公子那边,可是要安排人过去伺候?”
“不必。”李临的手指在茶几的边沿划过,“让他自己照顾自己,这一个月的时间,你让人给他送饭,一个月之后将一个月的粮食送过去,让他自己动手,再往后一个月,他要吃饭,便需得自己想法子了。”
有道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要做一个好皇帝,首先得知道天底下的百姓一食一饮来之不易,这个中艰辛,需得自己体会,自己吃了这个苦,才能真真切切地知道。
书上的道理说得再多,都不如自己体验一番。
百姓苦,如何苦,又如何让他们不苦。
苏莞点头,对于教育方面,她虽然不懂,却也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好好体验一番,自己流过汗,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那行。”
从那日开始,赵明净便在石桥村住了下来。
苏莞见他带的衣裳料子都太好,在书院里和村里穿着不大合适,便让张娘子给他做了几身换洗的棉布衣裳,用的是普通的料子,也好让他更好地融入同窗之中。
不过衣服是给他准备了,但是平日里洗衣生火烧水,收拾房舍,都是他自己动手。
刚刚开始的时候,苏莞还派了一个人过去教他洗衣生火,免得他不会,见他自己安安静静地做事,而且还做得不错,也让人回来了。
李临的日常也变成了带着李伏和赵明净去石桥书院那边上课,偶尔还带着他们下地耕种,锄地选种,挑水浇水,还一起研究如何种得好,粮食长得好,偶尔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
有的答案可能在书册里,需要他们去翻看,有些甚至是他曾说过的,零零碎碎的内容合在一起,有的甚至需要去问村里的农夫或是书院里的先生。
再余下有时间,李临便带着他们和书院的先生学子或是村里的老农汉子磕唠种植、天气、收成以及生活琐碎之类的事情,更或者是给他们开小灶讲课学习。
在外院的待客苑里,李临让人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专门给这两小孩读书用的,他有时候在书房处理事情,也会到隔壁看一下,给他们出题,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但是不管让他们做什么,这两小孩也没有什么怨言,从未喊过一声累,平日里见了苏莞,也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师娘。
偶尔的时候,李临也会带他们两回来和苏莞吃饭。
苏莞打心底觉得这两孩子都不错,虽然都不爱说话,但同样也没坏心思,学习刻苦,做事也努力,假以时日,定然都是好儿郎。
一个月慢慢地过去了,时间到了四月中旬,赵明净那边的饭景平苑就不再送了,苏莞让人送了一个月的粮食过去,又派了一个婢女过去教他做饭。
不过苏莞也有些担心他吃不上饭。
“他什么反应?”
婢女脸色有些迷茫:“也没什么反应,我与赵家小公子说日后景平苑便不给他送饭了,他要吃什么,需得自己做,若是他想吃肉食,可以来景平苑这边拿,若是要蔬菜,便去问村里的农家要。”
“赵小公子点了头,然后就开始洗米生火做饭,奴婢在一旁看着,见他将米饭煮熟了,这才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