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卷一 橘中世界

魏风华Ctrl+D 收藏本站

唐朝时,有很多外来水果,比如石榴等。但有一种水果原产地就是中国,那就是橘子,其家族种类繁多,如柑、橘、橙、柚、枳,形态相近,实则不同。当时,这种水果是非常讨人喜欢的,火红如灯的颜色被认为可以给人带来吉祥。下面就说一个跟橘子有关的故事。

四川巴邛有户人家,失其姓名,只知道他家有一片橘园。第一次下霜后,橘子丰收,主人带着家丁,在园中收橘。其他橘子都收了,透过茂盛的枝叶,最后两只橘子吸引了主人的目光,因为这两只橘子太大了,个头一如能盛三斗米的罐子。主人好奇,叫家丁攀树摘下。那两只橘子虽个头很大,但轻重却一如平常的橘子。剖开后,令人惊讶的场面出现了:

每个橘子里,都坐着两个一尺多长、须眉皆白的老翁。四个老翁,肌肤红润,两人一组,正在下象棋。虽然橘子被剖开,但他们神色自若,谈笑风生,没一点惊恐的样子。对决完,一个老翁说:“呵呵,你输了,输给我龙王第七个女儿的须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枝、紫绢披风一副、绛台山霞宝散三十多斗、瀛洲玉尘九十斗、阿母疗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双,后天在王先生的青城草堂给我啊!”

随后,又有一老翁说:“青城草堂的王先生原本答应来了,却没到。橘中之乐,并不比仙境差,但只是不能长久,最终还是被愚人摘了下来!”

另一个老翁说:“我饿啦!得吃点龙根脯。”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段草根,只有一寸多长,其形如龙,肢体俱全,随后拿小刀一边削那草根,一边吃下去。神奇的是,草根随削而长。吃完后,老翁含了一口水,喷那草根,草根遂化为蛟龙。四个老翁乘在上面,蛟龙脚下生风,腾空而起。此时天空阴沉,似暴雨将至。主人和家丁瞠目结舌,而那蛟龙带着四个老翁已消失在远空中。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隋末唐初。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余有两大橘,如三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鬓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长尺余,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相与决赌。决赌讫,一叟曰:“君输我海上龙王第七女须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枝、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宝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緉,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许来,竟待不得,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随削随满。食讫,以水噀之,化为一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来如此,似在隋唐之间,但不知指的年号耳。”(《玄怪录》)

这个故事至少透露出三点信息:一是唐朝时四川巴邛一带人们广种橘子;二是比围棋出现晚的象棋在唐时已开始流行;三是讲述了一个道家观念:橘内乾坤大。道家世界有一个典型的象征物:壶。晚唐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记叙道术的篇章,就被集合于“壶史”这一题目下。而在道家典籍《云笈七谶》中,也有关于“壶”的记载:“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的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和上面故事中的竹箱一样,在这里,橘子(有时是葫芦)是作为壶的替代品而出现的。无论是橘子还是葫芦,这种象征物都有一个特点,即有一个独立自足的空间,外观有限,里面无限,甚至包容的是整个宇宙。这种矛盾指向的是一个哲学中的悖论。

顺便说一下,老翁所赢的东西实在有趣,应当都是仙家之物:龙王第七个女儿的须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枝、紫绢披风一副、绛台山霞宝散三十多斗、瀛洲玉尘九十斗、阿母疗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双……最神异的是,老翁最后化草根为飞龙,共骑而去。无独有偶,晚唐李隐所著的《潇湘录》中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年),洛阳王守一卖药于市。时有士人柳信,家境甚富,有一子得怪病:眉头上生出一肉块,久治不愈,请来王守一。王守一看后,于葫芦中取出一丸药,嚼后敷于肉块上,又叫其家人备上一杯酒。须臾间,肉块破,崩出一条五六寸长的小蛇,五色灿然,夺人眼目,随风而长,转眼已达一丈多长。王守一含杯中酒,喷向大蛇,云雾骤起,王守一乘跨大蛇,飞向天空……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