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514章:劝进

荣誉与忠诚Ctrl+D 收藏本站

远在襄国的刘彦接到千里加急汇报,看完之后只说了一句“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东晋小朝廷亡了,是由太后褚蒜子怀抱小皇帝,又携带司马一家子宗亲和文武百官,出了宫城于宜阳门外向谢艾请降。

投降的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是经过一再的协商……或者叫讨价还价,等待徐正在东城击败王龛的消息传抵建康,又有王羲之那边大败,褚蒜子自觉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正式投降。

“小朝廷降了。”刘彦没有召集文武百官,他本来是与儿女在做游戏,王后与四妃在旁边织绣:“剩下的便是光复南方各州郡了。”

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战争可以追溯到汉国建立之前,南侵是从元朔四年六月份正式开始,小朝廷投降是在九月份,等于是决战阶段只进行了三个月左右。

要是没有司马宗亲再立朝廷,司马1晋国就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哪怕是有司马宗亲再立朝廷也只会是延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反复。

“恭贺王上!”

帐篷之内除了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是有一个算一个都跪地恭贺。

正朔之争已经出现结果,刘彦喜归喜却是没有什么欣喜若狂。毕竟他一直认坚信必将得胜,消灭首开先河失却江山于胡人之手的司马一家子值得庆贺,但追根到底也只是光复汉家旧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辟土。

谢道韫是迟疑了很久才问:“王上会如何处置敌国宗亲?”

小朝廷投降只是收复南方旧土的开始,灭了小朝廷并不等于是灭亡东晋,还要看那些门阀与世家愿不愿意接受现实。要是门阀和世家妥协,汉军所过之处自然是接收州郡。要是门阀和世家不妥协,汉军依然是要一个又一个城池和区域地打过去。

怎么处置战败敌国的皇室(王室)有先例。

宽厚一些将敌酋封侯赐予封地养着,余下宗室削为平民安置村子使其自力更生,文武百官或收纳为己用或贬斥为民,总之就是除了罪大恶极不杀人。

残酷的话,那就真的没有什么下限,干掉任何想干掉的人,哪些人又该阖家成为永世贱民直至汉国这个国家灭亡。

不过,不论宽厚还是残酷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敌国的一国之后和众妃都得全盘接收,至于是否玩弄则属两说。

谢道韫之所以问,不是真的要了解司马一家子会被怎么处置,是刘彦会怎么对待门阀与世家。

长期以来,谢道韫一直想要探视被关押的谢石、谢尚、谢万,可是稍微有所表露拓跋秀就会出来讲身为人妇的道理,这样一来哪怕刘彦本来同意都只能装作听不见和看不到。

谢道韫充分了解到刘彦怎么处理司马一家子代表会怎么去对待那些门阀与世家,为亲情理所当然是希望刘彦能够从宽处置。

“中原板荡,百姓陷于胡人之手受尽百般苦难,寡人需要给百姓一个交代。”刘彦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哪怕是司马一家子早就成为摆设,可必然是会对司马一家子进行清算。他直视谢道韫,说道:“令姜,以后不要再过问朝政了。”

谢道韫立刻是小脸变得煞白。她不是因为刘彦的警告而惊恐,是担忧谢氏一门除谢安之外的人。

拓跋秀已经来到谢道韫身边,是在沉默将谢道韫拉起来,很快就将谢道韫拉到帐篷外面。

“王上……”崔婉颇为忧虑地看了几眼还在晃动的帐帘,说道:“贤妃……只是亲情所致,绝无违逆王上的想法。”

作为君王而言,刘彦的女人并不算多,除王后崔婉之外,也就贵妃桑妙、淑妃张兰、德妃拓跋秀、贤妃谢道韫,除此暂时没有更多。他是用后世男人普遍的思想在对待自己的女人,理解与宠爱占了大多数,不会因为一两件小事而发火。

关于小朝廷投降的消息很快就散布出去,始作俑是拓跋秀劝导谢道韫被人旁听,一传十百传千,偌大军营很快就陷入欢腾,文武百官也是汇集到王帐。

刘彦后面通报全军,再有迟疑的人也是加入欢腾,作为君王的刘彦下令犒赏全军,使欢腾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酒宴备下,文武百官分为两边坐下,他们是带着喜悦的心情互相低声交谈,聊的无外乎是南侵取胜对于汉国有什么意义。

刘彦是等了一会才从后帐出现,他抱着嫡子刘慎的出场,使很多人下意识看向不足两岁的刘慎,而后才是站起身来行礼。

等待刘彦安坐,众臣少不得是一阵恭贺,得到示意全部落座,很快又有人站起来。

“王上先得传国玉玺,后有伪朝灭亡,足见乃得天命!”纪昌作为左丞相是该先来一场讲话,他再次向刘彦行礼,后面环视百官一小会,重新面对刘彦的时候,洪亮声道:“臣左丞相纪昌,请王上入住宫城。”

霎时间,满帐文武皆是起身,像是事先演练过那样,齐声道:“请王上入宫城居住。”

不是纪昌第一次劝说刘彦入住襄国宫城,百官也是一再地恳请,毕竟身为一国之君王长久居于帐篷,哪怕是帐篷环境没一点比宫殿差,可从来就没有华夏君王有这样的行径。

现在纪昌与百官再提,有小朝廷投降在前,重新提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刘彦是时候称帝了。

迁都早就有进行过商议,对于追求收复全部汉家旧土的汉国来讲,临淄的位置显得太过偏东,并不适合作为汉国的都城。

汉家旧土有多大?北至草原,南抵大洋,东至东海,西达西域,以上这些只是简单地概论,实际上汉家旧土真的是非常大,国家都城应该是安置在哪里需要进行琢磨。

一国的都城考虑的因素太多,一般是以山川地势来作为优先选择,也就是都城要有稳妥的防御链,再来就是都城多少范围之内能够有多少产出,然后是全国赋税运到都城容不容易。

很多时候不会有一个完美的都城,只能从最重视的地方来逐一甄别,大多数皇朝首先看重的是防御链,首先保证都城的安全性才会去考虑其它。这样一来大多数皇朝选择将长安为都城也就能够理解。毕竟长安南面有穷山峻岭,东面有函谷关、虎牢关、潼关、峣关、蓝田关等多处关隘,再则是交通上面其实也有基础。

被汉国中枢列为都城的地方并不算多,长安、洛阳、襄国、邺城就在考虑之中。

长安和洛阳是西汉和东汉的帝都,各自享有两百多年的国运,地势上面也存在优势,不止是防御链,还有刘彦平定东方诸敌国后继续向西扩张的想法,那么长安显然就更合适一些。

襄国和邺城被纳入选项的理由比较简单,石虎在两座城池已经修建起了极其庞大和奢华的宫阙,甚至可以说是刚刚修建好和修建到一半就被汉军所夺,有现成的宫阙不提,以地理位置而言还真的是处于汉家旧土版图的中间位置。

“长安可以先迁徙人口前往,宫阙亦是可以先行修建。”纪昌当然是无条件任由刘彦将都城选在任何敌方,他需要的是讲清楚过程和利弊:“现如今的长安已经全面荒废,需得几年时间来使其复苏。”

没有错了,刘彦已经决定汉国的帝都就该是长安,但目前不说长安破旧不堪也没有多少人,就是整个关中都是废墟处处,不再有秦帝国和西汉、东汉的繁荣。

想要让长安恢复繁荣,迁徙人口仅仅是第一步,建城当然也是必须,最应该做的是恢复秦帝国时期的庞大灌溉系统,将秦帝国修建的郑国渠,西汉修建的成国渠、六辅渠、灵轵渠、白渠、龙首渠,东汉……东汉没修什么水利系统。

总之长安想要成为一座帝都,有太多的预先准确,而那些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搞定。这样一来的话,迁都长安之前是不是该选择除开临淄之外的落脚地,脚下的襄国就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王上,襄国是石碣数十年的都城,曾经汇集胡虏超过百万。大汉将此地梳理了一遍,但未免有漏网之鱼。”桑虞刚才已经讲完了怎么去重新将长安建设成为一座帝都该有的样子,后面该力主将襄国作为临时都城:“王上暂居襄国有现成宫城可住,亦可震慑宵小。”

桑氏是魏郡人士,襄国位处魏郡之内。要是襄国成为汉国的临时都城,甭管是多久对于桑氏来讲都是有利,这个是桑虞力主暂时刘彦停留襄国的原因之一。再来是,襄国之前是作为石碣的大本营,哪怕是历经动荡,有石虎带着百万胡虏北迁并州,但真的是遗留下不少胡虏,确确实实是该近一步地融合或是消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东晋小朝廷灭亡,汉国未来主要的战事会发生在并州一线和冀州一线,位于襄国可以起到便利作用。

纪昌清楚桑虞的盘算,以公心而言襄国作为临时都城也不错,他也就没有进行什么反对。

其余百官众臣其实也能察觉桑虞的私心,但想要反对也拿不出什么有利的反驳词语,毕竟刘彦已经明言长安会是都城,襄国仅仅是暂时停留,为了这么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去和桑虞产生冲突很不合算。

桑虞知道刘彦不反对不会有任何人出来反对,他更知道后面是要拿一些利益出来,是感谢能反对的人没反对,也是必须的一种利益让步。

汉国未来的帝都就这么定了下来,暂时将襄国作为都城也顺利通过,百官众臣脸上都是无法掩饰的喜意。

帝都都已经确认,离刘彦称帝也就不远。刘彦在作为大王的时候,朝中的一些职位可以悬缺,成为皇帝之后却是不能,代表着在场很多人将补上那些空缺,也许此刻只是个不那么重要的大夫,未来却将成为某一部的侍郎,是很值得期待和喜悦。

“此战首功为征南将军。”刘彦举起酒樽邀请群臣与之共饮,放下酒樽之后才问:“诸卿以为呢?”

徐正亲率大军在淮水打了一场关键性的战役,远不止是战役获胜,还彻底击碎了东晋小朝廷抵抗的决心,致使小朝廷治下的世家认清现状,无论怎么讲作为实际执行者的徐正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劳,没有谁可以反对。

“得王上运筹帷幄,征南将军身体力行,方有灭伪朝之大业。”纪昌是百官之首,率先站起来提倡:“王上应当厚赏征南将军。”

统兵灭掉一国是武将最大的荣耀,也是作为武人最大的功劳,又分灭小国、中国、大国和帝国。前一段时间桓温作为一路主将率军灭掉李氏成汉,桓温得以得关内侯的亭侯爵位,而在汉国的定义中李氏成汉只能算是小国。

“臣以为,征南将军可晋爵为关内侯,享一县食邑。”纪昌深知东晋小朝廷不是什么帝国,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他又说:“亦可晋职为太尉。”

汉国执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又混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但无比尊贵还属于三公九卿中的职位。

太尉是一国军队的最高武职,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立下灭国之功,成为县侯,再摇身一变成为极为尊贵的太尉,可以说是君王和中枢的厚赏。对于徐正而言,成为县侯当然是好事,可成为太尉对一个喜欢亲自征战四方的人未必就能多快乐了。

纪昌话音一落,文武百官皆是站起身来,齐声道:“征南将军可为太尉。”

以淮南一战来讲,徐正在战术上表现得一塌糊涂,在战略上虽然是中枢的示意,但执行的依然是徐正本人。太尉实际上也就是总参谋长之类的角色,没可能再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会待在中枢当好皇帝的参谋,以外界来看的确适合徐正。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百官会那么统一只在乎一个,有丞相和太尉,补上御使大夫一职之后,中枢的三公九卿就算完整,刘彦称帝的基础就算是完整了。

远在襄国的刘彦接到千里加急汇报,看完之后只说了一句“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东晋小朝廷亡了,是由太后褚蒜子怀抱小皇帝,又携带司马一家子宗亲和文武百官,出了宫城于宜阳门外向谢艾请降。

投降的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是经过一再的协商……或者叫讨价还价,等待徐正在东城击败王龛的消息传抵建康,又有王羲之那边大败,褚蒜子自觉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正式投降。

“小朝廷降了。”刘彦没有召集文武百官,他本来是与儿女在做游戏,王后与四妃在旁边织绣:“剩下的便是光复南方各州郡了。”

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战争可以追溯到汉国建立之前,南侵是从元朔四年六月份正式开始,小朝廷投降是在九月份,等于是决战阶段只进行了三个月左右。

要是没有司马宗亲再立朝廷,司马1晋国就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哪怕是有司马宗亲再立朝廷也只会是延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反复。

“恭贺王上!”

帐篷之内除了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是有一个算一个都跪地恭贺。

正朔之争已经出现结果,刘彦喜归喜却是没有什么欣喜若狂。毕竟他一直认坚信必将得胜,消灭首开先河失却江山于胡人之手的司马一家子值得庆贺,但追根到底也只是光复汉家旧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辟土。

谢道韫是迟疑了很久才问:“王上会如何处置敌国宗亲?”

小朝廷投降只是收复南方旧土的开始,灭了小朝廷并不等于是灭亡东晋,还要看那些门阀与世家愿不愿意接受现实。要是门阀和世家妥协,汉军所过之处自然是接收州郡。要是门阀和世家不妥协,汉军依然是要一个又一个城池和区域地打过去。

怎么处置战败敌国的皇室(王室)有先例。

宽厚一些将敌酋封侯赐予封地养着,余下宗室削为平民安置村子使其自力更生,文武百官或收纳为己用或贬斥为民,总之就是除了罪大恶极不杀人。

残酷的话,那就真的没有什么下限,干掉任何想干掉的人,哪些人又该阖家成为永世贱民直至汉国这个国家灭亡。

不过,不论宽厚还是残酷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敌国的一国之后和众妃都得全盘接收,至于是否玩弄则属两说。

谢道韫之所以问,不是真的要了解司马一家子会被怎么处置,是刘彦会怎么对待门阀与世家。

长期以来,谢道韫一直想要探视被关押的谢石、谢尚、谢万,可是稍微有所表露拓跋秀就会出来讲身为人妇的道理,这样一来哪怕刘彦本来同意都只能装作听不见和看不到。

谢道韫充分了解到刘彦怎么处理司马一家子代表会怎么去对待那些门阀与世家,为亲情理所当然是希望刘彦能够从宽处置。

“中原板荡,百姓陷于胡人之手受尽百般苦难,寡人需要给百姓一个交代。”刘彦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哪怕是司马一家子早就成为摆设,可必然是会对司马一家子进行清算。他直视谢道韫,说道:“令姜,以后不要再过问朝政了。”

谢道韫立刻是小脸变得煞白。她不是因为刘彦的警告而惊恐,是担忧谢氏一门除谢安之外的人。

拓跋秀已经来到谢道韫身边,是在沉默将谢道韫拉起来,很快就将谢道韫拉到帐篷外面。

“王上……”崔婉颇为忧虑地看了几眼还在晃动的帐帘,说道:“贤妃……只是亲情所致,绝无违逆王上的想法。”

作为君王而言,刘彦的女人并不算多,除王后崔婉之外,也就贵妃桑妙、淑妃张兰、德妃拓跋秀、贤妃谢道韫,除此暂时没有更多。他是用后世男人普遍的思想在对待自己的女人,理解与宠爱占了大多数,不会因为一两件小事而发火。

关于小朝廷投降的消息很快就散布出去,始作俑是拓跋秀劝导谢道韫被人旁听,一传十百传千,偌大军营很快就陷入欢腾,文武百官也是汇集到王帐。

刘彦后面通报全军,再有迟疑的人也是加入欢腾,作为君王的刘彦下令犒赏全军,使欢腾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酒宴备下,文武百官分为两边坐下,他们是带着喜悦的心情互相低声交谈,聊的无外乎是南侵取胜对于汉国有什么意义。

刘彦是等了一会才从后帐出现,他抱着嫡子刘慎的出场,使很多人下意识看向不足两岁的刘慎,而后才是站起身来行礼。

等待刘彦安坐,众臣少不得是一阵恭贺,得到示意全部落座,很快又有人站起来。

“王上先得传国玉玺,后有伪朝灭亡,足见乃得天命!”纪昌作为左丞相是该先来一场讲话,他再次向刘彦行礼,后面环视百官一小会,重新面对刘彦的时候,洪亮声道:“臣左丞相纪昌,请王上入住宫城。”

霎时间,满帐文武皆是起身,像是事先演练过那样,齐声道:“请王上入宫城居住。”

不是纪昌第一次劝说刘彦入住襄国宫城,百官也是一再地恳请,毕竟身为一国之君王长久居于帐篷,哪怕是帐篷环境没一点比宫殿差,可从来就没有华夏君王有这样的行径。

现在纪昌与百官再提,有小朝廷投降在前,重新提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刘彦是时候称帝了。

迁都早就有进行过商议,对于追求收复全部汉家旧土的汉国来讲,临淄的位置显得太过偏东,并不适合作为汉国的都城。

汉家旧土有多大?北至草原,南抵大洋,东至东海,西达西域,以上这些只是简单地概论,实际上汉家旧土真的是非常大,国家都城应该是安置在哪里需要进行琢磨。

一国的都城考虑的因素太多,一般是以山川地势来作为优先选择,也就是都城要有稳妥的防御链,再来就是都城多少范围之内能够有多少产出,然后是全国赋税运到都城容不容易。

很多时候不会有一个完美的都城,只能从最重视的地方来逐一甄别,大多数皇朝首先看重的是防御链,首先保证都城的安全性才会去考虑其它。这样一来大多数皇朝选择将长安为都城也就能够理解。毕竟长安南面有穷山峻岭,东面有函谷关、虎牢关、潼关、峣关、蓝田关等多处关隘,再则是交通上面其实也有基础。

被汉国中枢列为都城的地方并不算多,长安、洛阳、襄国、邺城就在考虑之中。

长安和洛阳是西汉和东汉的帝都,各自享有两百多年的国运,地势上面也存在优势,不止是防御链,还有刘彦平定东方诸敌国后继续向西扩张的想法,那么长安显然就更合适一些。

襄国和邺城被纳入选项的理由比较简单,石虎在两座城池已经修建起了极其庞大和奢华的宫阙,甚至可以说是刚刚修建好和修建到一半就被汉军所夺,有现成的宫阙不提,以地理位置而言还真的是处于汉家旧土版图的中间位置。

“长安可以先迁徙人口前往,宫阙亦是可以先行修建。”纪昌当然是无条件任由刘彦将都城选在任何敌方,他需要的是讲清楚过程和利弊:“现如今的长安已经全面荒废,需得几年时间来使其复苏。”

没有错了,刘彦已经决定汉国的帝都就该是长安,但目前不说长安破旧不堪也没有多少人,就是整个关中都是废墟处处,不再有秦帝国和西汉、东汉的繁荣。

想要让长安恢复繁荣,迁徙人口仅仅是第一步,建城当然也是必须,最应该做的是恢复秦帝国时期的庞大灌溉系统,将秦帝国修建的郑国渠,西汉修建的成国渠、六辅渠、灵轵渠、白渠、龙首渠,东汉……东汉没修什么水利系统。

总之长安想要成为一座帝都,有太多的预先准确,而那些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搞定。这样一来的话,迁都长安之前是不是该选择除开临淄之外的落脚地,脚下的襄国就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王上,襄国是石碣数十年的都城,曾经汇集胡虏超过百万。大汉将此地梳理了一遍,但未免有漏网之鱼。”桑虞刚才已经讲完了怎么去重新将长安建设成为一座帝都该有的样子,后面该力主将襄国作为临时都城:“王上暂居襄国有现成宫城可住,亦可震慑宵小。”

桑氏是魏郡人士,襄国位处魏郡之内。要是襄国成为汉国的临时都城,甭管是多久对于桑氏来讲都是有利,这个是桑虞力主暂时刘彦停留襄国的原因之一。再来是,襄国之前是作为石碣的大本营,哪怕是历经动荡,有石虎带着百万胡虏北迁并州,但真的是遗留下不少胡虏,确确实实是该近一步地融合或是消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东晋小朝廷灭亡,汉国未来主要的战事会发生在并州一线和冀州一线,位于襄国可以起到便利作用。

纪昌清楚桑虞的盘算,以公心而言襄国作为临时都城也不错,他也就没有进行什么反对。

其余百官众臣其实也能察觉桑虞的私心,但想要反对也拿不出什么有利的反驳词语,毕竟刘彦已经明言长安会是都城,襄国仅仅是暂时停留,为了这么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去和桑虞产生冲突很不合算。

桑虞知道刘彦不反对不会有任何人出来反对,他更知道后面是要拿一些利益出来,是感谢能反对的人没反对,也是必须的一种利益让步。

汉国未来的帝都就这么定了下来,暂时将襄国作为都城也顺利通过,百官众臣脸上都是无法掩饰的喜意。

帝都都已经确认,离刘彦称帝也就不远。刘彦在作为大王的时候,朝中的一些职位可以悬缺,成为皇帝之后却是不能,代表着在场很多人将补上那些空缺,也许此刻只是个不那么重要的大夫,未来却将成为某一部的侍郎,是很值得期待和喜悦。

“此战首功为征南将军。”刘彦举起酒樽邀请群臣与之共饮,放下酒樽之后才问:“诸卿以为呢?”

徐正亲率大军在淮水打了一场关键性的战役,远不止是战役获胜,还彻底击碎了东晋小朝廷抵抗的决心,致使小朝廷治下的世家认清现状,无论怎么讲作为实际执行者的徐正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劳,没有谁可以反对。

“得王上运筹帷幄,征南将军身体力行,方有灭伪朝之大业。”纪昌是百官之首,率先站起来提倡:“王上应当厚赏征南将军。”

统兵灭掉一国是武将最大的荣耀,也是作为武人最大的功劳,又分灭小国、中国、大国和帝国。前一段时间桓温作为一路主将率军灭掉李氏成汉,桓温得以得关内侯的亭侯爵位,而在汉国的定义中李氏成汉只能算是小国。

“臣以为,征南将军可晋爵为关内侯,享一县食邑。”纪昌深知东晋小朝廷不是什么帝国,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他又说:“亦可晋职为太尉。”

汉国执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又混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但无比尊贵还属于三公九卿中的职位。

太尉是一国军队的最高武职,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立下灭国之功,成为县侯,再摇身一变成为极为尊贵的太尉,可以说是君王和中枢的厚赏。对于徐正而言,成为县侯当然是好事,可成为太尉对一个喜欢亲自征战四方的人未必就能多快乐了。

纪昌话音一落,文武百官皆是站起身来,齐声道:“征南将军可为太尉。”

以淮南一战来讲,徐正在战术上表现得一塌糊涂,在战略上虽然是中枢的示意,但执行的依然是徐正本人。太尉实际上也就是总参谋长之类的角色,没可能再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会待在中枢当好皇帝的参谋,以外界来看的确适合徐正。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百官会那么统一只在乎一个,有丞相和太尉,补上御使大夫一职之后,中枢的三公九卿就算完整,刘彦称帝的基础就算是完整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